EP108:呷粿大賺錢!雙口呂將傳統技術變身文化體驗,用米食說產地故事

  • 來賓:「雙口呂」創辦人黃騰威、周佩儀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你有多久沒有吃過桂圓粥或紅龜粿了?還記得米篩目、和草仔粿這些傳統米食的滋味嗎?這些曾經是台灣人生活中熟悉的味道,卻在現代飲食習慣的改變下,慢慢淡出餐桌。本集節目邀請到專注於米食文化傳承的「雙口呂文化廚房」創辦人 Rudy 和佩儀,聊聊他們如何在桃園大溪的一間三合院裡,從「不一定開得下去」的起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五周年?透過料理課程、節氣故事以及親身走讀,重新點燃人們對米食文化的熱情,也為台灣的米點心注入新的生命力。

Rudy 和佩儀這對夫妻五年來的堅持,是對米食的深情告白。節目還聊到他們的最新力作「稻之島」背後的田野故事:從米種的演變到文化的傳承,每一粒米都蘊藏著豐富的故事。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或許你也會發現,米香裡有著屬於我們的家鄉味道與情感連結。

  • 2:20 雙口呂的故事要從一場歐洲自助旅行開始說起
  • 8:00 跟阿嬤學作粿,阿嬤心疼到流淚
  • 15:10 從傳統老餅舖的質問找到商機
  • 19:20 學員重複上課,連名人也來報名
  • 23:45 為什麼不同節慶要吃不同米食?
  • 26:50 空中傳授米篩目食譜
  • 31:00 「稻之島」計畫起源與內容
  • 39:30 蓬萊米 vs. 在來米
  • 45:40 帶孩子作粿、吃粿,讓文化傳承下去
  • 52:00 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的米食學校?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好潮的台灣粿》雙口呂讓「阿嬤牌」炊粿華麗轉身,動手作粿護文化

「甜粿是純潔的,要專心炊,呷紅龜粿,年頭好到年尾」順著季節來吃粿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