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起司遍地開花,食工所制訂「小型起司工坊」指引,乳協:應開放酪農加工

新鮮生乳經殺菌後就近製成起司,不但美味且能增加酪農收入,然而根據現行法規,除了中大型乳品加工廠或是小型「前店後廠」可合法製作起司,位於農地上的牧場並不被允許製作乳品加工。

儘管 2019 年,立法院已允許小農在農地建置農產品初級加工室,除農糧外,果乾、水產也已納入,但乳品仍被農業部排除在外。反觀日本、義大利酪農均可建置小型起司工房,讓起司遍地開花。乳業協會呼籲,農業部應通盤檢討,針對生乳販售、乳品加工等問題,並提出對策,才能讓乳業長遠發展。

目前台灣乳牛、乳羊牧場無法就近設置初級農產品加工場(Massimiliano Olivi from Pixabay

食工所針對小型業者提供衛生安全指引

國內法規中,乳品加工廠建置門檻高,具備工廠登記證的食品製造業者,或是員工人數 5 人以上、有商業登記證且資本額 3000 萬以上者,必須符合 HACCP 規範。

至於「無工廠登記證」,但具商業登記證、員工人數不到 5 人,且資本額少於 3000 萬的小型起司工坊,在法規上應遵循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並落實食品業者登錄、主動通報、保存產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本來源文件、投保產品責任險。

考慮到現有乳品規範是為大廠設計,食工所的《小型起司工坊建置及衛生安全指引》是依照 HACCP 的風險控管精神進行設計,協助小型生產者,能在乳品製造過程能滿足基礎的食品安全衛生規範(GHP)、降低風險,具備優良品質。

生乳需先經殺菌再製成起司,防止污染

成就美味起司的關鍵為乳源及微生物,但若未遵守良好規範,也可能導致污染。食工所技師邱筱芝指出,起司相關的食品中毒事件大多與「李斯特菌」有關,其中美國受污染案例中又以 Queso Fresco 起司較多,該款起司為新鮮起司,質地柔軟易碎,易受污染原因為其高 pH 值及高含水率,且相對於其他微生物,李斯特菌對高鹽含量的環境有較高的耐受度。

美國曾調查 1998 年至 2011 年間的起司相關食品中毒案件,發現到使用未殺菌生乳製成之起司,引起食品中毒之案件數無明顯較高的趨勢,邱筱芝表示,生乳殺菌程度不足仍可能殘存病原菌,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禽流感等,也因此近年來美國各州相繼禁止未殺菌生乳「直接加工」,亦即製作起士前,需先進行生乳殺菌。

邱筱芝說明,製作起司所需乳源,需經巴氏殺菌,較適合的殺菌條件為低溫長時間(LTLT)或高溫短時間(HTST),若加工場域設有殺菌機、以機械製作,宜採 HTST,若加工環境較小、人工控制鍋爐進行殺菌,則可採 LTLT。

食工所輔導做新鮮起司,提出加工場域管理指引

考量到目前進口起司多為保存時間較長的熟成起司,食工所將針對「新鮮起司」進行輔導。邱筱芝表示,考察日本及義大利的起司工房過程中,微生物的管理是關鍵,因此運輸到加工的環節都必須把控,例如:源頭生乳運輸車應避免日曬雨淋、集乳桶則應有覆蓋來保溫,若以生乳槽車運輸,收乳口應有密閉管制,並定期清潔,收乳後一定要將生乳殺菌。

新鮮起司屬於天然起司,天然起司的品質容易受到環境菌相影響,因此加工場域需確保通風、交叉污染。邱筱芝以日本為例,日本與台灣一樣土地面積有限,小型加工室操作依然嚴謹,包含通風管口避免直接吹向生產線、設置洗手設施,設備零件及工作服都有吊掛專區,所有工具、設備也都要定點放置,容器則需離地放置。

對於設備及人員著裝,邱筱芝提醒,日本、義大利的起司工房有的會使用木質、銅鋁材質的器具,但台灣法規並不建議,且食品接觸面應保持平滑清潔、無剝落;工作人員則應確實量測溫濕度、時間,手則應避免飾品、指甲油,「國內衛生單位稽查會特別注意。」

起司成品需遵守食品安全衛生標準,邱筱芝提醒,起司成品需注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以及重金屬、黃麴毒素等污染,還有所含戴奧辛、多氯聯苯,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添加物,天然起司可用凝乳酶,但台灣法規不可添加亞硝酸鹽;再製起司可用添加物較多,但磷酸鹽和防腐劑都有限量。

起司加工場域必須注意食品衛生安全(攝影/陳志東)

日本政府提供補助,協助國產起司的初期建置

本土起司產業,除了需要食品衛生的指引,補助也是發展初期關鍵。北海道白糠酪惠舍起司工房代表井之口和良表示,日本政府約從十年前開始補助、發展國產乳製品,補助涵蓋數個項目,其中包含興建工房,在日本建置一座起司工房至少需 5000 萬日圓,日本農林水產省最高補助 2500 萬日圓,有了補助後,小型起司工房遍地開花。

除興建補助外,日本農林水產省也提供包裝補助、生產獎勵金以及協助海外比賽。那須之森起司工房負責人山川將弘透露,不只農林水產省提供補助,經濟產業省也會提供設備補助,對於小型起司工房起步非常有幫助,以他經營的工房為例,2019 年透過國家補助款重建,建造資金有三分之二來自補助。

不過,井之口和良也表示,日本農林水產省對起司的補助款是逐年減少的,經產省的補助門檻近期也提高了。千葉縣的千起司工房便未申請到補助款,起司職人柴田千代表示,三年前申請補助未成功,原因和工房規模、產品附加價值有關,於是她便改朝「世界的起司」發展。

那須之森起司工坊建置費用有三分之二來自日本政府補助(攝影/林怡均)

台灣酪農製作加工限制多

日本經驗雖值得台灣借鏡,但台日兩地酪農處境完全不同,台灣乳品廠與酪農簽約,除契約收購量,也限制酪農剩餘生乳的銷售,日本則否。山川將弘表示,日本並未限制酪農的生乳銷售;柴田千代也以自身乳源「高秀牧場」為例,高秀牧場的乳源供應給三個起司工房,以分散銷售風險。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徐濟泰認為,台灣乳業想發展起司或其他乳製加工品,讓起司真正形成文化、產業,政府應重新檢視、輔導廠農雙方的契約,除契約收購量之外的生乳,酪農能保有自行處理的權利,也讓更多民間職人能取得生乳,嘗試、探索加工的可能性。

乳品應納入初級農產品加工場

除生乳的銷售外,乳品加工的法規也需調整。目前法規不允許牧場如日本一樣可就近設置小型加工場。2019 年底,立法院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正草案,讓小型農場可設置出初級農產加工場,農糧、水產,果乾等產品都已涵蓋,但乳品尚未納入。

目前食品工業研究所已提出《小型起司工坊建置及衛生安全指引》,只待農業部畜牧司將乳品納入初級農產加工場規範,即可進行輔導。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呼籲,農業部應通盤檢討,針對生乳販售、乳品加工等問題,儘速提出對策,讓乳業能健全地發展。

延伸閱讀:

起司論壇 01》日本酪農打團戰,政府出力扶植,透明溫柔日式起司,市佔率達10%

起司論壇 02》台灣起司魅力獲名廚青睞,職人研究會、酪農專區設加工中心打群戰

讓台灣起司遍地開花,食工所制訂「小型加工場」指引,乳協:應開放酪農加工

專家檢測》台灣鮮乳「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明顯高於進口牛乳,具健康吸引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