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大的農地種電開發案,於屏東大武山下正式登場。農林公司旗下的老埤農場,地勢平坦、面積達 717 公頃,是台灣極少見的大面積良田。農林將該地租給寶晶能源,計畫將其中 382 公頃農地改種光電,另 335 公頃開發飯店、加工及農電共生設施。(老埤農場大事記見文末)
農業部雖多次公開表示,不同意老埤農場變更,但寶晶仍投入鉅資開發,除持續向農業部送件,同時尋求經濟部能源局支持,將老埤農場指定為「專案計畫」,以利後續取得發電資格。昨(26)日寶晶於地方啟動環評程序,正式宣告起跑。本案若闖關成功,除讓其他開發有例可循,也形同淘空農地農用原則,極具指標意義。

寶晶:由種茶轉向成光電場、休閒農場、飯店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表示,台灣農林公司經營老埤農場,全部用來種植茶葉,導致生產過剩,加工廠效能不足,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得已只好轉型光電農場,未來將透過發電營收,建立「以光養農」模式來開啟地方創生機會。
老埤農場轉型計畫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東側 380 公頃農地設置光電案場,剩餘半數土地則申請開發休閒農場,設置包括加工廠、光電溫室與大型飯店,發展農村旅遊及農電共生。
記者質疑光電案場分為三區塊使用土地面積為 380 公頃,佔老埤農場 56.5%。不過寶晶能源解釋,業界普遍以太陽能板投影面積 215 公頃計算,該公司簡報亦主張,地面光電使用土地實際僅佔農場面積 30.13%,並未超過容許使用四成的規定。
.jpg)
企業法人買農地受嚴格法規限制,農業部再三反對
由於農地保護政策及維護農民權益,法令嚴格限制企業法人買賣農地,必須經過農業部核定的「經營利用計劃」才能購買。2015 年台灣農林公司提出「茶葉生產經營計劃」,才得以買下老埤農場 700 公頃農地。
2022 年,三陽實業入主農林公司後,即規劃在老埤農場設置太陽光電。2023年,農林公司公開遴選廠商,由「寶晶能源」得標,展開光電開發規劃。但不論是檯面上的農林公司或負責規劃的寶晶能源,都必須申請變更「經營利用計劃」或變更農地,才有可能。
《上下游》於 2023 年獨家揭露老埤農場變更案,農業部原表示毫無所悉,隨後發出聲明「從未同意,也不會同意優良農地變更作光電案場」。但寶晶持續於媒體發佈農場轉型光電宣傳,引發農業部再次重申,不同意農林公司將老埤農場變更為太陽能案場,若寶晶擅自變更經營計劃書,或將耕地閒置,將處以罰鍰並限期改正。
記者於昨日再次致電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他簡訊回覆:「農業部的立場沒有改變,農企業法人承受耕地需符合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農業。」除了捍衛農地農用原則外,農業部更擔心產生「破窗效應」,以後將難以約束企業進入農地市場,圈地收購變更他用。
為環評通過並弭平爭議,寶晶密集拜會地方尋求支持
在農業部再三反對變更的前提下,寶晶能源選擇持續闖關。由於本案規劃設計地面光電的範圍屬於「山坡地保育區」一般農牧用地,且面積超過15公頃,依法須實施環評,環評前則須舉辦地方公聽會。目前寶晶公司已在農場周邊村落召開 12 場公聽會,試圖訴諸光電業進駐後的地方榮景,弭平地方反對聲浪。
3月26日,在內埔東片村的公聽會會場上,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表示,內埔鄉缺乏新興產業,近年人口流出嚴重,老埤農場開發後,將帶動休閒農業風氣與農產加工業的就業機會,除了觀光住宿人潮帶來的外溢效果外,加工廠也是現有檳榔轉作可可的農民所需要的,未來的老埤農場可帶動農業升級。
此外老埤農場光電案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光電案場,另外一個是休閒農業,包括飯店住宿、溫室農業、光電運籌中心。將創造規模250人的就業市場,協助地方青年人口回流,並串聯成為屏東的農業旅遊休閒中心,促進地方經濟。
蔡佳晉表示,「寶佳集團在全台灣有82家建設公司」,以母公司寶佳集團規模做為信譽及擔保,要居民對寶晶能源的開發案保持信心。

在地意見不一:帶動發展、砍茶樹種電恐致水患
在寶晶能源許諾願景與積極拜訪之下,吸引部分地方人士認同,東片村長黃日禓認為,內埔農業以檳榔為主,目前政策對檳榔加嚴限制,期待老埤農場轉型帶動農村發展,吸引人口回流。
在地亦有反對聲浪,鳥會成員余楊新化認為,開發綠能先破壞棲地,再訴求保育跟減輕環境傷害,顯然本末倒置。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則表示,大武山在農場東側,日照條件不佳,且本地區存在水患問題,若設置大面積光電,擔憂加重水患。
由於當地是南部最大黑鳶族群棲地,生態保育工作者黃筠傑也建言,寶晶能源目前規劃光電板需退縮樹林 100 公尺,否則不利於黑鳶覓食、育雛。
蔡佳晉回覆,地方對水土保持的擔憂,已在設計方案上滿足。本案的優勢在於與農、與地方共好,開創地方創生機會。生態議題已委請其他團隊觀測一年,「生命會自己尋找出口」,本案已盡量保存棲地空間。光電案場設計更委託裴家騏教授做友善生態措施。他認為企業已盡力讓步,若環評無法通過亦可接受。
.jpg)
屏科大:堅持農地農用優先,並未與寶晶產學合作
寶晶能源日前宣傳,本案與屏東科大具產學合作關係,並請屏科大水資源管理教授丁澈士、野生動物保育專家裴家騏等參與規劃。記者向屏科大求證,校長張金龍透過沈秘書傳達,屏東科大並未與寶晶能源簽訂產學合作,該校作為傳統農校,支持老埤農場優先發展農業,對企業申請農地設置光電,校方不予置評。
沈秘書表示,寶晶提及的丁澈士或裴家騏都是該校退休教授,丁澈士則為寶晶能源的獨立董事。言下之意,兩者皆無法代表學校。
屏科大農學院院長徐睿良對《上下游》表示,站在農學院立場他反對本案立場不變。在先前報導中,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提及,老埤農場含括在大武山生態系統內,構成整體淺山環境,開發後將進一步導致大武山生態棲地系統破碎化。
專家:國內商用茶仍有利基,老埤農場有條件
老埤農場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商用茶園,但《上下游》記者空拍發現,相當大範圍已面臨荒廢。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副場長兼研究員邱垂豐,是國內商用茶專家,根據稍早的訪問,邱垂豐表示,台灣商用茶葉確實面對東南亞進口競爭壓力,然而在桃園、南投還有東部都有本土商用茶場持續生存,理論上茶葉市場是大吃小,既然小農都可以在市場存活下去,代表商用茶在台灣仍有利基。
邱垂豐表示,老埤農場土地平整也可機械化,生產條件並不差,他推論,老埤農場的經營問題,應該不在產製方面。
.jpg)
寶晶能源豪賭:農業政策為綠能政策再次讓步
寶晶能源無視農業部反對,持續投入巨額資金規劃,並於媒體宣傳開發案,甚至未獲農業部同意即啟動環評說明會程序,是一場豪賭,抑或已有勝算?
寶晶企業背後母集團「寶佳機構」曾被媒體稱為「最具爭議財團」,政商實力雄厚。此外,寶晶能源提出的開發路徑,堪稱相當大膽。寶晶能源強調,老埤農場轉型提案雖規劃設置「地面型」,但設置光電設施卻是申請「容許使用」而非「變更型」,翻遍現行法令,幾乎沒有適用法令途徑。
寶晶強調,雖然該區位符合《農業用地變更為設置太陽光電土地適宜性快篩表》的土地,但為了保護農地資源,該公司規劃並無變更意圖,而是希望 25 年以後,拆除基樁光電板,土地仍恢復農業使用。
寶晶負責本案的經理蔡浩洋解釋,本案申請容許使用係依據《申請農業用地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辦法》第 29 條第一項規定,「只要是中央能源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國營事業所訂推動農業經營結合綠能之專案計畫範圍內,並符合其計畫措施。」
亦即,該公司期待透過能源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署)指定專案計畫範圍來適用,創造專案開發的通道,蔡浩洋也強調,即便申請綠能容許,包含變更經營利用計畫書,也需農業部點頭。
然而,現有政策除了第一階段漁電共生指定的 7 處專區外,幾乎沒有任何政策規劃指定專區的相關消息,寶晶能源是否已預先掌握消息,確定經濟部會展現高度大力支持劃定專區?又或者,開發商堅信,「農地農用」原則會再度為綠能政策讓步?記者向經濟部能源署求證,截稿之前尚未獲得回應。
年份 | 老埤農場開發大事記 |
---|---|
1949年 | 農林公司前身為日本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國府來台後,接收三井產業,合併成立國營台灣農林公司 |
1952年 | 政府釋出農林,由國營改成民營,為當年台灣前15家股票上市公司之一。 |
2015年 | 農林公司取得屏東【老埤農場】700公頃土地產權。法規要求,農企業法人購買耕地,需符合「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農業,受農業部管轄。農林提出「茶葉經營計畫書」,通過許可。 |
2019年 | 三陽實業透過子公司入股,2022年成為公司最大股東取得經營權。 |
2023年3月 | 農林公司公開遴選廠商,由「寶晶能源」得標租下老埤農場,寶晶能源宣佈保留部分面積做為茶園,其餘將建置太陽光電。 |
2023年11月 | 上下游報導本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農業部表示並無接獲該案審查或徵詢同意之情事,且該農地涉及企業法人承受許可,受農地農用限制。 |
2023年12月 | 農業部表示,不同意農林公司將老埤農場變更做太陽能案場,若寶晶擅自變更經營利用計劃書,或將耕地閒置,將處以罰鍰並限期改正。 |
2023─2025年 | 寶晶公司不放棄,持續進行各界遊說。 |
2024年9月 | 農業部再次重申老埤農場係農企業法人承受農地許可,受農地農用限制。農業部從未同意,也不同意變更優良農地作為太陽光電案場。 |
2025年 | 寶晶公司提出新的【老埤農場】規劃書,其中382公頃做農地光電,另335公頃申請開發休閒農場,結合飯店旅宿業及農電共生設施,依環評程序於內埔鄉進行12場收集意見之地方公聽會。 |
2025年3月 | 農業部重申,不允許農林進行變更,寶晶主張,將透過能源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署)指定專案計畫範圍來適用,爭取農業容許資格。 |
延伸閱讀:
大武山良田改種電,助農林股票飆漲,農業部強硬回應:「農地農用」底線不容挑戰
大武山下400公頃原野,將全面變更種電?全國最大農地光電案闖關,命運懸於一線
延伸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