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不只送媽媽,「以花代香」媽祖也喜歡!日常花藝討喜,應打破母親節魔咒

母親節將至,本是康乃馨市場旺季,但今年康乃馨因天氣因素,產量恐銳減三成且成長遲緩,花農擔憂趕不上母親節檔期上市。供應量萎縮除讓農民收入減少,花價也將因量少價揚。而大量母親節後才能上市的康乃馨,將面臨沉重賣壓。

農民除設法克服天氣障礙,也擴展多元市場。例如田尾鄉農會近日趁著大甲媽祖遶境,到現場分送康乃馨花束,鼓勵香客「以花代香」,美觀又不會製造污染。蔓綠絨花卉公司首席設計師羅凱云認為,康乃馨觀賞壽命長,花瓣帶著亮麗滾邊,適用於各種場合,希望台灣推出更多元的康乃馨,擴大花藝市場。(閱讀「康乃馨多彩花語」點選這裡)

康乃馨除了母親節之外,也非常適合日常花藝。(照片提供/羅凱云)

去年颱風種下禍根,育成率保守少 3 成

台灣康乃馨生產遇到挑戰,跟去年颱風有關。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台中農改場」)副研究員陳彥樺解釋,國內繁殖康乃馨不是透過種子繁殖,而是在夏季繁殖母本植株,從中取得扦插苗株後保存,花農再依據生產排程採購苗,種到田間。

去年夏季有多個颱風襲台,田間的母本康乃馨受害,數量減少且更易得病,讓產出的苗株量減少、健康程度也較低。

去年颱風導致今年康乃馨育成率不佳。(圖片提供/李明營)

田尾鄉農會總幹事吳政憲說明,國內康乃馨需求量、價格高峰在母親節檔期,隨後會快速下降,因此花農多在前一年 10 月時種下小苗,趕在 4 月下旬大量出花,有較多收益。但今年康乃馨育成率跟往年平均相比「減少約 3 成」,供應量減少,已經反映在花市拍賣價格,均價從單支花約 5 元,目前已上揚到至少 8 元。

花價看似變好,但需求高峰時花量少、後續上市又低價,對花農十分不利。吳政憲亦表示,依目前康乃馨生長概況,延遲到母親節後才能上市的數量將攀升,「以往約 10%,今年至少 20%」,若接下來沒有快速回暖,比例還會升高。

為何不改成溫室栽培?利潤不高、投資設施效益低

既然如此,為何花農不透過溫室栽培,避免天氣干擾康乃馨生產?「因為設施太貴」,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第 11 班班長李明營直言,台灣康乃馨多為內銷,需求與母親節關聯密切,價格在節後就會差異甚鉅,花農收益波動大。尤其溫室造價高,花農不敢貿然投資設施,多維持露天栽培。

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第 7 班班長邱家隆說明,田尾花農多以「菊花為主、康乃馨為輔」方式種花,康乃馨苗株比菊花貴,且需要的人工較多,但如果像今年供應高峰晚於節日,售價就會低迷,以平均產值比較「菊花會比較好」,因此近年花農逐漸減少栽種康乃馨,更難有意願投資設施。

吳政憲並補充,台灣大眾使用切花仍以節慶、祭祀用途為主,像菊花多為祭拜、康乃馨則是母親節等。雖然在節慶期間買氣會大增,但也讓消費者鮮少習慣在日常生活買花,限縮花卉需求。花農覺得投資後的效益低,更不會積極轉型栽培模式。

母親節獻上一朵康乃馨,表達對媽媽的祝福與感謝,美麗的康乃馨也能點綴居家環境。(攝影/林怡均)

花藝師:康乃馨萬用,但台灣品質需提升

康乃馨在平日真的沒有市場需求嗎?蔓綠絨花卉公司首席設計師羅凱云相當喜愛在日常花藝中採用康乃馨。她解釋,康乃馨品質夠好,觀賞壽命可超過兩週,而且顏色相當多元,還可分成純色與花瓣末端有不同「滾邊色」,增加觀賞性。另外當訂單有藍、紫色等需求,她也會購買白色康乃馨後染色,「康乃馨很好用!」

康乃馨耐放、花色多,不少花藝師喜歡使用。(圖片提供/羅凱云)

然而羅凱云坦言,她會先採購美國、越南等進口康乃馨,不僅是台灣康乃馨多只在靠近母親節時較多,顏色也多以正紅色、桃紅色等居多,可選擇花色很稀少。另外她提及過去採購台灣康乃馨,常發現花朵內有蟲卵,孵化後會啃食花朵,造成客戶與她對台灣康乃馨品質印象不好,反而進口康乃馨要通過檢疫,少有蟲害疑慮。

羅凱云以玫瑰為例,國內玫瑰花近年品質好、花色多,就讓她優先採購,表示台灣康乃馨若先能保障品質,減少蟲害等問題,接著能提供市場更多花色,方便花藝師選擇,仍有機會擴大台灣康乃馨市場。

細心呵護加強品質,期望更新栽培管理技術

提升康乃馨品質與市場需求,促進產業永續,邱家隆認為花農需「視同照顧小孩」,細心呵護花朵。像是天氣回暖時,康乃馨可能有薊馬等蟲害,應該在觀察到疑似蟲害徵兆時就防治。另外康乃馨採收後也要趕緊插水,並送往包裝廠保鮮,延長觀賞壽命,消費者著買到高品質的康乃馨,才會願意長期採購。

邱家隆舉例,產銷班有少數青農回鄉打拼,透過自營品牌銷售,雖然較為辛苦,但獲益通常比直接送到拍賣市場穩定,且品質好能提高售價,消費者也願意買單。其它老農看到青農賣花效益,也會願意更注重康乃馨田間管理,慢慢提升產銷班康乃馨素質。

吳政憲觀察,台灣康乃馨因為用相同母本植株繁殖,扦插苗易帶著病害,生長狀況逐漸下降,限縮產量。田尾鄉農會將找台中農改場、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替花農找到強健苗株、增加逆境抗性的栽培技術,也希望康乃馨如同台灣菊花產業,能育種較適應本土環境的品種。

陳彥樺提及,台中農改場已著手康乃馨採收成熟度與觀賞品質研究,希望能建立採花參考指標,讓花農從開花朵數、花朵展開狀況等依據判斷採收時機,達到最好的觀賞品質跟壽命,也能改進生產排程符合市場高峰。她也預計朝母本田間栽培管理、扦插苗儲放管理等方面研究,讓花農獲得更健康的苗株。

開拓內需市場,跳脫母親節需求桎梏

除了品質改善,讓國人願意多喜愛、信任台灣康乃馨,亦是產業重視的課題。吳政憲提及,田尾鄉農會從 2004 年就向花農用較好價格,收購高品質康乃馨製成花束銷售,避免花市一次湧入太多康乃馨而價格低迷,也讓花農有動力提升品質,成為穩定康乃馨產業的基本盤。

不過花束銷售旺季仍侷限在母親節,農會近年也積極在各種場合曝光康乃馨,讓不同客群接觸。吳政憲舉例,農會近日就趁著大甲媽祖遶境,到現場分送康乃馨花束,鼓勵香客「以花代香」,並希望他們多知道田尾康乃馨。他也會委請花藝師替花農上課,向花農灌輸「種好花、也插好花」,利於推廣康乃馨給消費者。

今年大甲媽祖遶境,田尾鄉農會上康乃馨,鼓勵香客「以花代香」。(圖片提供/田尾鄉農會)

吳政憲強調,近日美國大增台灣農產品關稅稅率,可能導致蘭花出口量降低,間接造成國內各花卉競爭市場,必須鼓勵國內增加用花習慣,才能提升產業韌性。他亦希望政府多協力國內花卉市場開拓,培養國人日常就會買花,「減少依賴外銷市場」。

邱家隆補充,過去康乃馨多透過電視廣告等媒介,促進消費者在母親節買花,近年更多年輕消費者習慣使用社交軟體,花農也應學習如何藉由網路平台提早宣傳台灣康乃馨。唯有逐漸將國人買康乃馨習慣從「應付母親節」改成「日常就買來欣賞」,才能穩住產業不會衰退。

延伸閱讀:

康乃馨多彩花語,紫色象徵優雅,綠色祝福健康,紅色為何是主流?答案令人驚訝!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