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都市游擊5 Green Up! 城市中的園圃游擊

文/ 劉哲瑋(大猩猩綠色游擊隊)

在地球日的這一天,台博館前舉辦了台灣地球日綠市集,喊出「台北動起來,城市綠起來」的理念。

配合這次的綠色藝術市集,大猩猩綠色游擊隊也以活動「城市游擊體驗團」來響應’’GreenUp”的精神。這次的游擊是一個公開招募與行動的過程,借用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市民要綠地」的攤位,大猩猩綠色游擊隊現場設立一個號召民眾的駐點,邀請遊逛綠市集的民眾,一起來用植物改善城市的小角落。

游擊目標1:生命的花朵 | 人行道上荒廢的樹穴
游擊目標2:背後的驚喜 | 公園裡枯死的座椅花台


大猩猩們在攤位前招募民眾

場勘時,我們發現一個空蕩蕩的樹穴,連「雜草」也沒有生長;另外一個游擊目標,則是在二二八公園裡一個座椅花台,但是花台內的植物都已經枯死。這些小小的都市土地,需要健康的土壤與生氣蓬勃的植物,更需要市民的關心與經營。

游擊目標1:生命的花朵 | 人行道上的樹穴


樹穴原本的樣貌

行動當天,綠市集內人潮眾多,大猩猩七號手中拿著小麥克風,說著:「大家好,我們是大猩猩綠色游擊隊,城市游擊體驗行動即將要開始囉~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跟著我往這邊走!綠色游擊就是要在城市空間裡種植美麗的花草與蔬菜,讓城市的空間變成更多元、更美好,等一下我們就要來種玉米、種下我們自己可以吃的食物!」

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當我們走到臨著馬路的大門時,後面就跟了五六七八個人!游擊行動就此出發啦~過馬路、走走走、轉個彎,噹啷~到了游擊目標的現場!

大猩猩與民眾圍在這塊小小的都市土地旁,介紹我們是誰(大猩猩)、我們要種什麼(生命三姐妹)、怎麼種(厚土栽植法)!接著,就動手開始做吧!


種植的過程與大家一起製作的花朵立牌
 

左圖/「生命的花朵」完成  右圖/ 小弟弟一起參與種植

我們在樹穴上面畫出一朵花的形狀,每個花瓣就是一個小園圃,種植不同種類的可食作物:玉米、南瓜、長扁豆、芳香萬壽菊。

印地安人會把豆類、南瓜、玉米,一起種植,並且稱呼它們為「生命三姊妹」。當玉米向上抽長的時候,豆類可以攀附在玉米的身上,而南瓜大大的葉片可以把地面覆蓋,減少雜草冒生的機率;另外,種植芳香萬壽菊也可以讓這裡充滿香氣。因此,大猩猩將園圃取名為「生命的花朵」,並且設置一個立牌,說明這塊樹穴的植物種類與用意;立牌的背面,則是每一位參與市民的游擊體驗心得。園圃營造結束後,大猩猩與民眾在現場進行心得小分享(請見影片),希望能植物們能在這裡安心地生長下去。

YouTube video

游擊目標2:背後的驚喜 | 公園花台

 
種植前的講解

另一個游擊目標則是位在公園裡的花台,這次的行動有許多親子們共同參加。由於花台附近有高大的喬木,遮擋了陽光,所以我們選擇種植菊苣、水薄荷。因為這兩種植物比較不需要全日照,除此之外,當人們坐在座椅的位子時,還可以聞到水薄荷的香氣,可以觀察蔬菜生長的情形。有許多小朋友對於「種植」這件事情還很陌生,所以我們將操作的步調放緩,並且逐步解釋每一個步驟的意義。

操作的過程中,有個小女孩一直不敢摸土,覺得土壤很不乾淨,到了要把植物從穴盤拿起來,要捏土球使根部解開盤根時,她問我們要怎麼弄,我們跟她說「其實土不會髒,有很多很好的生物住在裡面喔,要不要試試看?把這個白色打結的根弄開,幫助植物以後長高高」,她就真的動手試試看了!

也有一位小朋友,雖然覺得廚餘很臭,但還是捏著鼻子繼續幫忙挖土。而等要用來覆蓋土壤表面的枯枝落葉用完了,大家還一起撿公園草地上的落葉,直接在地資源利用。

回訪記錄

一、生命的花朵

2011/04/23 園圃闢設
2011/05/19 南瓜與芳香萬壽菊都不見了,希望是遇到了善待他們的人
2011/06/14 發現長扁豆!
2011/07/05 玉米結了一個小小的穗!
 

(圖:玉米長大了)

二、背後的驚喜

2011/04/23 園圃闢設
2011/05/03「背後的驚喜」遭移除!原處改種景觀植物
 

上圖/「背後的驚奇」園圃  下圖/ 花台被改種景觀植物

後記
這次游擊行動中,每一吋土壤與廚餘、每一株植物、每一個覆蓋用的碎石枯枝,都是市民親手營造的,這是很不同於一般「綠美化」的過程與概念!

我們居住的城市,有許多「城市綠美化」的計畫正在進行著,也有許多局處與部門負責推展「城市的綠意」。大猩猩們認為,當前的「城市綠美化」,它能帶給市民的想像空間似乎有些狹隘,而「城市綠意」這個詞彙也有些空洞,一些內涵並沒有實際地彰顯出來。

而這次「城市游擊體驗團」的行動經驗,正好提供了一個對照:

●    簡易的綠美化工程,能不能轉變成「豐富的可食地景」?
●    視覺導向的植栽配置,能不能轉變成「實質地營造出植物所需要的環境」?
●    除了景觀工程的營造手法之外,能不能採用「厚土種植法」或其他資源循環、友善土地的環境營造方法?
●    依循工程契約的發包施作過程,能不能融合「市民參與、環境教育、維管認養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