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善待蛇類,是自然保育指標

攝影◎黃一峰 插畫◎林松霖

蛇年談蛇

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先生曾寫過「遇到蛇是一種幸福」的文章,大大挑戰了一般台灣人對於蛇的觀感,加上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大概很少台灣人會同意上述的說法吧!

農曆春節過後正式邁入十二生肖裡的蛇年,在這個屬於蛇的年份裡,請容許我為牠們說幾句話吧。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還是無法不怕蛇,但至少請大家放牠們一條生路,不要繼續趕盡殺絕。

其實大家應該知道,如果能夠在生活環境附近看到蛇,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因為在自然生態系裡,蛇是屬於位階較高的掠食性動物,牠們的存在代表著自然環境狀況良好,生物多樣性相當不錯,能夠看到蛇出沒,我們是該高興才對。

蛇根本不像大家想像般那麼可怕,反而牠們是非常畏懼人類的,遇到我們,牠們逃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主動攻擊人?老鼠、蜥蜴、青蛙、小鳥等小動物才需要害怕蛇,因為牠們是蛇賴以為生的食物,蛇四處游走出沒是為了尋找食物,並不是為了要咬我們。更何況,每年遭蛇吻的例子是少之又少,但是被我們捉走、吃掉或是遭車輾斃的蛇類才是何其多呢!

夏日美麗的青蛇

我自己對於蛇類的恐懼感雖然也一直難以克服,或許是身為哺乳動物的遠古記憶使然,讓我對蛇總是敬而遠之。但自從住在山上的社區以後,無可避免地,與蛇打照面也成為夏日生活裡的家常便飯。其實是我們侵入了蛇的生活領域,但我們這些外來者反而喧賓奪主,對蛇的存在有著非理性的恐懼,非得把牠們置之死地而後快。

可憐的是,看到的蛇大多已慘死輪下,被車子壓得扁扁的。蛇是變溫動物,特別喜歡溫暖的地方,夏天的太陽把柏油馬路曬得滾燙,到了晚上路面變得溫暖,於是許多夜行性的蛇都喜歡到馬路閒晃,一不小心就被路過的車子輾斃。每年夏天這樣的悲劇總是不停地在華城的社區道路上演。

晝行性的青蛇是唯一讓我覺得不具威脅性的蛇類,甚至還認為全身翠綠的牠們是非常美麗的生物。只不過青蛇的長相和大家聞之色變的赤尾青竹絲有點類似,在恐懼感的強化之下,青蛇常成為赤尾青竹絲的代罪羔羊。其實青蛇的性情溫馴,完全沒有毒性,也沒有攻擊性,以蚯蚓和昆蟲的幼蟲為食,喜歡在白天活動,所以碰到的機會蠻多的。

有一次下午散步時,剛好碰到一條青蛇正在橫越馬路,閃閃發亮的翠綠身軀,比寶石還美。深怕牠碰到來車,於是我停下腳步,隔著一段距離幫牠看有無過往車輛,誰知牠也警戒地停下來,一動也不動。當時心裡真是著急,萬一車子來了就糟糕了,我又不敢向前驅趕牠。幸而只僵持了一會兒,牠終於決定繼續前行,很快鑽進草叢中。

赤尾青竹絲雖然惡名昭彰,但夜行性的牠們加上多半在茂密的樹林枝條上活動,即使攻擊性再強,也很少有機會碰上牠們。衷心希望青蛇不要再背負著赤尾青竹絲的原罪,而成為人類恐懼心作祟下的枉死者。

赤尾青竹絲(上)與青蛇(下)的比較青蛇溫馴無攻擊性,以蚯蚓為主食
(左圖)赤尾青竹絲(圖上)與青蛇(圖下)的比較。(右圖)青蛇溫馴無攻擊性,以蚯蚓為主食(下圖)想要遇見赤尾青竹絲的機率並不高

想要遇見赤尾青竹絲的機率並不高

善待蛇類,是自然保育標竿

許多無毒的蛇,包括南蛇、臭青公、臭青母、過山刀、梅花蛇等生活在低海拔環境的蛇類,牠們有時誤闖人們的庭園,無非是被食物吸引過來,被人們發現之後通常會馬上快速竄逃,根本無害的。

蛇的臉一向面無表情,眼睛沒有眼瞼,因此無法閉眼,加上沒有腳,來無影去無蹤,更讓人覺得恐懼。不過不同的文化對蛇的超能力多所崇拜,像是釋迦牟尼佛悟道的過程裡,遇到暴風雨來襲,一隻巨大無比的眼鏡王蛇為他遮風蔽雨,好讓他安心修行;又如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不論是服飾或雕刻,都可以看到百步蛇的身影。

但另一方面,蛇也是最受誤解的生物之一,許多人都視蛇為危險且邪惡的生物,一定要除之而後快。如果要每一個人說出怕蛇的理由,大概都不外乎「很危險!」、「會咬人!」、「很邪惡!」、「有毒!」、「濕濕黏黏的讓人毛骨悚然!」,以上真的都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

蛇其實一點都不濕黏,外表的鱗片反而很乾燥,如果想要形容蛇的觸感,大概有點類似塑膠水管的質地。此外,蛇多數沒有毒,幾乎很少攻擊人,牠們看到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之夭夭。我們真的大大冤枉蛇了!

我們害怕蛇,但是救人第一的醫藥等相關行業卻是以蛇為標誌,原來這是源自希臘的醫藥之神「艾斯克拉皮爾斯」,希臘人發現蛇蛻皮之後往往變得更加光澤健康,因此將蛇視為重生與康復痊癒的象徵,早期的醫藥之神只有蛇的形體,後來才出現人的外形帶著一根柺杖,杖上纏繞著一條蛇。

台灣醫學界的蛇毒研究是世界聞名的,在未來治療疾病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如癌症、肺氣腫、微生物感染等。下次到醫院或藥房,不妨欣賞一下醫藥界的代表標誌。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希望大家可以稍稍改變一下對蛇的偏見或是非理性的恐懼感。想要克服無謂的害怕,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但至少接受牠們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尊重牠們的生存權利,如果台灣有朝一日可以善待蛇類,那應該可以說是讓人引以為傲的自然保育標竿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