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也有農業:老人賣菜

菜市場邊,老奶奶坐整排,全副武裝遮陽防風,但,她們可不是閑坐,她們、賣菜!

絲瓜、南瓜、長豆、地瓜葉、葫瓜、青椒、秋葵、蔥、紅蘿蔔、茄子、嘉寶瓜、火龍果、花生…,簡單說,這些就是澎湖的土地種出來的菜,這些就是她們自家種的,她們賣的量也極少,可能是兩三包、三四顆、和幾條而已。她們搭公車不用錢,所以可能是大老遠來,聚個半天閒話家常,順便,把家裡的收成拿來賣,只要有賣,今天就有賺了。

這裡是馬公市中心的北辰市場,走進去後,也看到有一屁股就坐在菜市場路中間、但只賣兩包菜的,或推小台車在已經非常擁擠的市場裡穿梭的老爺爺,那可是大戰場啊!大菜販們和店家可是專業的呢!但老人家沒在怕的,即便是一包小海螺,賣掉的話,當場就變成自己的收入。

在澎湖的老人,可以自立更生,而且,好像再老都可以,我看他們不只六七十歲,可能都八九十歲了吧,走起路來雖然步伐慢,但不會很困難。我可以想像他們自己在家種菜,或去海邊採集,理一理,就能一大早去趕集,馬公市區之熱鬧,不怕沒生意。

我也曾在魚市場口,遇到自己賣哈密瓜、嘉寶瓜和長豆的老爺爺,總之,在人潮聚集的邊邊角角,在地上一小攤子擺平,生意就開了。他們甚至也不便宜賣他們的菜,還會強調自己的產品優勢,常對客人說:「我這是沒噴農藥的喔!」

感覺他們特別健康,也許因為長年有勞動、有自己的模式在生活,有自己的堅持,有磨出來的韌性,也有面對社會變遷的、適應力!

而我在澎湖買到最便宜的菜,則是一個花襯衫阿伯騎摩扥車來賣的。由於我居住的澎南地區—時裡(時字的上面還有個山部),算是鄉下了,只有一間小雜貨店,買生鮮蔬菜都得等「菜車」來的時候,通常都停在廟前廣場那,會用村子裡的「放送頭」廣播一番,讓大家出來買菜。

一般都是小發財車居多,那天這個阿伯竟然騎著摩托車,停在我隔壁鄰居家門口,他把藍色方形大塑膠籃綁在後座,裡面全是長豆,有全綠色和略帶紫紅色的兩種,混在一起;蔥在另一淺的塑膠籃裡,已經在旁邊的地面上了,小型傳統磅秤也在車後面的地上候著。

兩個歐巴桑在挑長豆,也順便聊天,我加入採購行列,當然,也要一起聊天。我問阿伯還種了什麼?他說絲瓜,一斤賣50呢,但已經賣光了!我再問有種南瓜嗎?他一樣得意模樣回答我:「有啊!攏賣料啊啦!」

可見我們村子不是第一站,前面還去了別庄吧。我感覺他今天心情很好,因為前面兩個歐巴桑先回家了,只剩下我,那原本一斤25元的長豆,我挑了一些放上秤,不到一斤,我說那就用蔥補到一斤,他拽了一小把放上秤來,已經超過,阿伯竟對我說:

「算妳20元!」

我超感動的,到不是那5塊錢,而是我感覺到阿伯的可愛與帥氣,還有一點點豪邁!他穿著淡色花襯衫與西裝褲喔,還戴了一付金色細框咖啡色鏡片的墨鏡,從頭到尾都沒有把墨鏡拿下來呢!讓人忍不住想用「風度翩翩」來形容他。

聽他講話應該年逾七十了,但仍身手矯健,那麼從容不迫,那麼怡然自得,彷彿有一種優雅,我想這一趟出門賣菜的旅程,對他來說,就像要上台演出吧,他很明顯地是盛裝打扮了。

如果有人要我爲「生命力」舉例的話,我現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澎湖老人家賣菜的畫面,不只是因為他們自己在家裡種、自己帶出門賣,而是他們賣菜的時候,即使是低低地、坐在我們視線的下方,他們抬頭看路人、同時推薦自己手上的菜時,並不卑微。

我其實還不知道這些老人跟澎湖的農業關係深淺如何,至少我非常喜歡蹲在地上跟他們買菜!一字排開在地面上擺的這些,確確實實是澎湖土地孕育出來的農作物,比我想像得豐富許多。而這麼特殊、不只是傳統、甚至有點原始的老農生產銷售方式,還能有什麼不同嗎?我還要慢慢去找答案。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