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農討山後,碗中討未來!

《女農討山誌》的作者阿寶,繼租下高山果園,過著一整年搭帳篷沒有電的生活,白天辛勤農作,夜晚點油燈照明,從實做中學習農業,以善待土地的方法耕作,希望最終完成植樹造林的夢想後,接著,阿寶又把心力放在這一兩年展開的「碗中討未來」,希望推動校園營養午餐結合友善耕作與地產地消,為孩子健康與在地小農取得永續雙贏的局面。

去年(2010年)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推廣學校午餐採用在地食材,向教育部爭取800萬元的補助款,鼓勵學校和社區合作種菜,並鼓勵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能夠向在地小農購買。經過各校提案與評選,宜蘭縣共有19所國中小參與這項計畫。阿寶所屬的「友善耕作小農聯盟」則獲邀擔任這項計畫的顧問。

入選的學校內容很多元,例如:大同國中要栽種原住民的主食小米,岳明國小要養牛、養羊幫操場除草,孝威國小要種白蒜,和五結鄉的特產鴨賞結合;文化國中種稻收成後做粿、米苔目、湯圓;慈心華德福中小學原本就有大宅院市集,現在要在水生池養鴨、雞,還希望租下附近休耕農田種稻,中興國小要種香草植物。

阿寶說,這是全國首度有縣市層級的公部門願意嘗試推動校園營養午餐與在地農業的結合,理應鼓勵與肯定,不過運作過程當中,遭遇許多挑戰與問題,導致理念並未真正落實。為了讓讀者深入瞭解,上下游記者汪文豪特別專訪阿寶,來談推動校園營養午餐結合在地農業所面臨的問題,希望促進營養午餐結合在地農業的良性發展。

以下是阿寶以第一人稱的敘述:

兩年前我在宜蘭社區大學開一堂課,期末帶學生做公民參與,舉辦座談會討論在地農業的發展。當時有兩個面向,分別是學校營養午餐與企業午膳可以如何結合在地農業。當時參加的有企業界、教師、校長與午餐包商。當時很可惜沒有邀請到教育單位,尤其是教育處的官員來參加。

但是教育處前任處長陳登欽上任後,邀請我們「友善耕作小農聯盟」來擔任顧問。我看了教育處的計畫,發現內容跟我們當時研討會的結論是一致的,也就是從校園營養午餐著手,推動綠校園、校園農耕等,跟社區結合的部分,希望學校找社區附近的農園去契作,做為營養午餐食材。

但有點可惜,公家單位在推動過程中,沒有找過我們討論,計畫就已經擬訂,要求學校提案提構想。學校對地產地銷、食育、有機等理念並不是十分瞭解,很多學校可能只是為了爭取經費,憑自己蒐集的資料與想像去寫計畫。

加上原本在暑假已經通過的教育部補助經費,遲至當年11月才撥款下來,所以學校都沒有落實與在地農夫契作。最後只有校園農耕隊,也就是在校園內種菜這個項目有落實。

雖然計畫末期,宜蘭縣教育處承辦人員有額外撥付經費給這些學校,希望他們能夠直接向在地農夫採購他們生產的食材,但很多學校最後還是交給營養午餐的包商進行,包商嫌麻煩,最後還是向大宗蔬菜的產地採購。地產地消最後不了了之。

教育處邀請我們友善耕作小農聯盟當輔導團。可是在這些過程中,輔導團完全使不上力,也無法參與過程,只是掛名、背書。

有家長跟我說,他覺得校園營養午餐品質很差,一斤15元的稻米品質如何?一定是過期的舊米或是雜米。低成本的營養午餐一定不好吃,孩子不喜歡吃,最後都倒掉。所以怪小孩子浪費,其實要去想營養午餐品質如何。

像營養午餐費用從兩年前的27元,到今年的33元。菜單內容要求要三菜一湯、兩蔬一肉,還有飯,這33元怎麼夠?更何況這些錢還含人事費用與廚工薪資。尤其營養午餐採用公開招標,大家只會斤斤計較價錢是否便宜,卻沒想到食材的品質會受到影響。


↑營養午餐結合在地小農落實地產地消,也可為農村人口帶來就業機會。

不過這項計畫因外界的風評不錯,明年度教育處會續辦,我們友善耕作小農聯盟要努力地扭轉乾坤,積極反映營養午餐落實地產地消的想法。

推動營養午餐變革的挑戰

觀察去年推動的過程,我們發現有幾個問題。第一,學校對這些議題不瞭解,老師對農業非常陌生,尤其很多老師聽到這個計畫,會很害怕,因為平常忙於特色教學已經分身乏術,更何況對農業很陌生。

家長的部份,對於營養午餐品質,會去關心的只有少數。大部分還是認為價錢越低越好,甚至認為外縣市推免費營養午餐,為何宜蘭不能。

公務體系最怕麻煩。即使我們發現問題出現外包廠商,但是若要學校開設廚房自辦午餐,大部份會推拖。中央要去檢討政府採構法不合時宜的部分,或是學日本直接訂定食育基本法。

我們現在的想法,公部門不要走太快,要先推種子教學培訓,帶動老師熱情,也要對家長溝通。家長有意識,才容易推。

地產不地消、地消不地產的矛盾

我看過比較矛盾的案例,像是宜蘭縣大同鄉某個國中,雖然有自己的廚房,但食材還是委託菜商到平地的羅東採購。南山是高冷蔬菜的產地耶,竟然還要從平地採買,這不是很奇怪嗎?學校與社區完全沒有交集,更何況許多家長自己靠種菜維生,因為菜賣不出去,平常苦哈哈,結果小孩子還要吃別人家的菜。

同時這些農夫為了市場喜歡外觀良好的蔬菜,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自己要吃的再另外種,結果自己家的孩子到學校,還是吃外面種的菜。

因為營養午餐採購制度綁手綁腳,導致整個生活上的人性化被切斷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宜蘭冬山也有學校的家長會對營養午餐很重視,家長還立案設立公司自己採購有機食材與烹煮,但他們採購的來源還是向大型通路,例如永豐餘或中南部的大型農場採購。

照理說,從本地人荷包拿錢出來消費,應該照顧本地農夫,督促他們改善耕種方式,讓生活環境更好。但是對外採購有機蔬菜,反而照顧外地的環境,這不是很矛盾?冬山鄉這所學校四周是農田,當農夫在噴農藥,讓空氣中煙霧瀰漫,老師的做法是把窗戶關起來,別無他法。可是孩子每天吃有機餐,花錢從外地採購有機食材,卻無法用同一筆錢,把學校周圍農地轉變成為有機。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就從營養午餐碗中的現在開始。

富裕台灣,營養午餐不能說的秘密?

營養午餐不是只有買賣,還要投入很多心力跟農夫做溝通,推動在地轉型。後來學校家長的權宜之計,是把學校附近的農地租下來,自己種。但這並未落實改變農夫觀念呀!我們覺得很難過,台灣社會這樣富裕,為何多花幾塊錢給農夫種健康安全的農產品是如此困難?然後營養午餐倒掉的又這樣多?

我知道很多學校嘗試要改變,可是突破不了?因為營養午餐背後的採購利益太大,如果要去突破,可能會面臨既有利益反撲。據我所知,有些學校營養師還會接到恐嚇電話,這樣學校要如何改變?

推薦閱讀

孩子,你的午餐營養嗎?碗中的未來.專題導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