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清:營養午餐,從透明改革開始

營養午餐弊案延燒與食品安全衛生議題頻傳,家長除了心慌慌,可以要求教育行政機關做什麼?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汪文豪為您專訪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從家長的觀點來臧否當前營養午餐制度,提出改革建言:

營養午餐運作不透明,家長無從監督

現行的政府採購法出現很大的問題,讓家長無法參與校園營養午餐的評選過程。採購法的主管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認為,家長並非專家,也不在甄選委員會的推薦名單當中,因此不能參與。問題是校園營養午餐是家長出錢,卻不能參與評選進行監督,這不是很奇怪嗎?

當然過去的確發生過有家長會長本身就是從事團膳或食材採購的行業,希望學校幫忙配合一下,但這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家長對於每學期繳交給學校的營養午餐費,究竟如何運用都不清楚。

我十多年前就主張學校有必要向家長公布營養午餐費的收支明細,讓家長瞭解學校運用的營養午餐費當中,來自家長繳費與政府補助的各有多少比例?這些錢有多少用在食材採購、有多少用在人事費上等等。但時至今日,連最基本的帳目公開,絕大部分學校都無法落實。連收支明細都無法公開,更不用說推動其他改革了。

面對營養午餐發生問題,教育部總習慣說會加強查核。但是,查核似乎不是教育部的專長,不然為何查核了那麼久,新北市還是會爆發弊案?為何檢調出手就查出來?教育部應該做跨部會整合,如果業務有牽涉衛生署、農委會或檢調單位,就要請求幫忙,而不是想要一手包辦。

讓民間參與的公民運動

在校園的部分,知道學校老師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兼辦營養午餐業務,負擔非常大。我認為政策上應鼓勵學校與非營利機構合作,因為政府單位能做的,就是展現公權力,但在細節操作上,可以借助民間團體的經驗與力量,讓民間團體正向協助學校,讓學校接納民間團體,雙方合作讓營養午餐辦得更好。

政府在制度上應該進行改革。政府採購法過去是因應一般公共工程所建立的制度,運用在營養午餐的採購上既然出現嚴重的問題,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應與教育部合作,思考修改行政命令或行政規則,甚至訂定特別法,讓營養午餐制度除了消極防弊外,更能有積極正向的效果。

營養午餐是一種公民運動,民間團體做得很多,但是教育場合做得不夠。在校園裡,就算某位校長有理念去推動改革,但是換了校長又可能中止。因此理想的營養午餐應該成為學校的文化,既然要變成文化,一定要爭取老師與家長認同。這些過程都必須要有步調與策略,包括:

第一、 校長要懂得引入外部的資源,如民間團體力量來協助;

第二、教育行政單位要支持,不但不要扯後腿,更要提供行政資源給校長。

長期以來,政府推動重要政策,都希望透過學校去宣導與執行,因為學校可以接觸第一線的家長、學生與老師。因此推動營養午餐改革,絕對不是用命令的方式去做,這樣達不到好效果,反而應該運用公民運動的精神下去推廣,才可能被實踐。教育單位可以先選擇幾所學校做示範,積極與家長、老師做溝通,逐步推廣。

觀察歷次營養午餐爭議或弊案,問題都出在「統包」制度,也就是團膳業者一手包辦食材採購、烹調與運送。事實上,政府應在政策上鼓勵學校設立廚房,自辦營養午餐。不過要求學校自辦營養午餐,的確會造成老師額外的行政負擔,廚工的教育訓練與人事費用也是一大問題。這些除了需要靠政府政策支持,也可以導入民間團體的力量來提供協助。

家長會的態度非常重要。我自己擔任過家長會長,本身也在全國家長聯盟擔任理事長,政府要投入更多資源下去,讓家長理解家長會所該扮演的角色,積極地協助學校辦好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重在公民參與,不在全面免費

校園營養午餐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如果能夠透過營養午餐協助在地小農,對農業發展會非常有幫助。

去年北投社區大學嘗試推動地產地消,希望找在地農民種植無毒蔬菜供應泉源國小的營養午餐。當時農民反映非常良好,因為他們不但是泉源國小畢業,也有親朋鄰居的小孩就讀,種健康蔬菜給孩子做營養午餐的意願非常高。但是與學校溝通,礙於營養午餐的供應已統包給團膳業者,業者認為採購在地蔬菜會增加運作成本,最後整件事就不了了之。

因此政策限制需要鬆綁,如果學校把營養午餐的一切都統包給廠商,小農哪有能力參與?

另外,政府有意推動全面免費營養午餐政策,我認為真的沒有必要,因為會排擠掉其他教育資源。營養午餐費對大部分家庭其實是很小的負擔,如果為了照顧弱勢家庭付不出營養午餐費,很多民間公益團體都有補助,這方面的經費非常多,政府實在不需要為此推動營養午餐全面免費政策。

推薦閱讀
苦勞網–國中小毒午餐沒營養 誰來監督?民團呼籲財務透明化 落實地產地銷
孩子,你的午餐營養嗎?碗中的未來.專題導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