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有機水果 很難嗎-小六生的午餐挑戰

做自己的營養午餐調查

在食品安全頻頻亮紅燈之際,嘉義市嘉大附小一群六年級學生,正努力著手改善學校營養午餐品質。嘉大附小為六年級學生所開設的一堂「資訊素養課」,去年主題為「國際糧食危機」,學生不僅要就主題蒐集資訊,還要有辨識問題的能力,並發揮社會責任感,分組解決生活中的糧食問題。

由學生黃宜蓁、林維哲、秦千惠、黃瀞葳、李奇非、林品希、張愷井組成的「同心一定隊」,注意到去年數波營養午餐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為了讓師生吃得更安心,他們決定效法撰寫《寂靜的春天》一書的作家瑞秋‧卡森勇敢保護家園,不讓農藥或殺蟲劑汙染、傷害生態環境的精神,讓全校擁有安全、無毒的學校午餐。

他們將目標訂為「兩個月一次有機水果日」,第一步就是拜訪學校營養午餐秘書何亞貞老師,了解營養午餐如何選廠商及經費等問題。秦千惠說:「我吃了六年的營養午餐,但現在才知道,原來每十週就會換一次廠商,但學生根本沒發現。」她也認為學校將午餐餘額用來購買備用的環保餐具並不適合,「環保餐具應該是師生自己帶,不必多添購,不如將餘額用來提升午餐品質,現在的午餐已經很好吃,有八十分,不足的二十分要靠改進食材來解決。例如使用無毒水果,讓大家吃得更健康。」

他們又約訪嘉義市府營養師,了解午餐檢驗方法。黃宜蓁說:「我們一知道市府營養師要來學校做檢驗,立刻飛奔到廚房,一邊問問題、一邊記錄,原來營養師不是固定來檢驗,而是以抽查方式進行,我們認為農藥殘餘的新聞確實震撼了嘉義這個農業大縣,也讓政府更積極處理午餐安全問題。」

為了更清楚小學生對營養午餐蔬果的想法,小組還設計了問卷,從四、五、六年級十五個班級中,各班抽出三名學生接受面訪及紙本問卷。李奇非發現,問卷中不少同學根本不了解什麼是「無毒農業」,甚至有人反對,擔心價格昂貴,「但這和我們的健康有關係,不能認為便宜的最好,幸好好險大部分同學都認同我們的想法。」

小學生的無毒水果夢想

最後一步是和校長商談計畫的實施可能性。林品希說:「校長蠻贊同我們的想法,也同意用午餐餘額購買無毒水果,前提是我們要找到能夠配合的農家。」這項決定讓他們信心大增,很快排定了訂購計畫—兩個月一次有機水果日,每次需要九百多份,並且希望是當季且地產的水果為主。

黃宜蓁說:「我們在網路上找到里仁的訊息,聯絡後才知道,他們無法提供這麼大量的水果,建議我們直接跟農友聯絡,那時才知道我們的計畫可能有困難了,這種心情像在走樓梯,聽到一句話就下一層,直到掛上電話,有種一個學期心血都白費的感覺!我們了解現實是遠超乎想像的,但卻沒想過問題是找不到供應商。」

李奇非說:「因為我們的爸媽從事農業的不多,所以沒考慮到『數量』這個問題,當時陸續又找了三名農友都被拒絕,大家都想打退堂鼓了。這件事情讓我們很挫折,但也讓我們知道,單單用想的並不可行,必須實際去做,才知道事情的困難點!雖然目前計畫並沒有成功,但我們已經和全校師生宣導了有機蔬果概念。」

雖然目前計畫難產,但即將畢業的學生並沒有放棄,他們仍在尋找可能合作的農友,希望能改變學弟妹的午餐內容。指導教師沈桂枝說:「我們很高興,孩子不但能跨出教室,改善生活問題,還能有自己的堅持,為了減少碳足跡,他們婉拒其他縣市農友提供香蕉,希望能以雲嘉南的農友為主。」學生也想出新策略,例如分年段找不同農友,供應不同的水果,減輕農友負擔,另外,當初透過里仁,只與一名農友聯繫上,如果有其他管道找到更多農友,也許他們的「無毒水果夢」不是太難實現。

黃宜蓁認真的說:「雖然這段時間,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是小學生,不太相信我們是認真要推行計畫,但小朋友營養午餐一直被驗出農藥,我們都感覺到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在六月畢業前,我們會一直繼續尋找能夠合作的農友,讓這個計畫有始有終。」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