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為防止H7N9疫情,上月17日起禁止市場禁宰活禽。但土雞團體批評,政府配套措施沒做好,少數大型電宰廠掌握屠宰權,體型差異大的特色雞被排除在外,小型雞農和攤商快要活不下去,6/13要號召萬人上街表達怒火,要求普設小型電宰廠。
大型屠宰場壟斷,小型雞農、攤販難生存
養雞協會為抗議市場禁宰活禽配套不足,6月13日將號召萬人上街頭。該協會今天和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舉辦誓師大會:現場高喊「反壟斷、求生存、官逼民反、殺雞取卵」,痛批政府向財團靠攏,不顧小老百姓死活。
來自嘉義的土雞中盤商方秀滿表示,本來從活雞到消費者手上只要3小時;禁宰政策實施後,大型電宰廠掌握生殺大權,屠宰線只開下午時段,消費者買1隻雞得等上12小時,雞肉早就不新鮮。
苗栗縣養雞協會代表林謙利,長期飼養特色雞。他表示,大型電宰廠強調規格化,但每隻土雞體型從2斤到12斤都有,電宰廠沒辦法細心照顧;他養的放山雞、閹雞,健健康康進電宰廠,出來卻破皮折損,電宰廠不但不賠償,甚至還趁機拉攏他買電宰廠宰好的雞。他擔憂,特色雞占全台土雞量六分之一,若再不普設小型電宰廠,特色雞農一定會活不下去,台灣特有的土雞文化也會消失。

電宰廠分佈不均,媒合成效不佳
針對雞農團體的訴求,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肉品組組長林進忠表示,台灣已有83家屠宰場,大中小規模都有,偏遠地區距離屠宰場也只要1~2小時,「以台灣的運輸和冷藏技術,1、2個小時內的車程,雞肉應該還是可以很新鮮。」他說,台灣的屠宰場已經飽和,但若雞農想成立屠宰場,農委會一定會盡力協助。
對此,養雞協會土雞營運行銷組組長黃泉成,痛批農委會睜眼說瞎話,只以全國屠宰總量計算,卻忽略重點在分佈不均,許多小農殺幾隻雞,就要奔波2小時以上,有些屠宰線大塞車,「農委會說要媒合,根本媒合不起來。」
林謙利也批評,政府不設公有屠宰場就算了,民間蓋簡易屠宰場,必須蓋在特地畜牧用地,得要通過38項土地調查,光是變更地目就困難重重,很難不讓人懷疑政府是在圖利財團。

民間籲設小型電宰廠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認為,為了防治禽流感病毒,已經不可能恢復活禽現宰,若民眾覺得不新鮮,政府和民間應該檢討電宰、運輸過程,盡量縮短運輸過程,民間若要設置屠宰場,也得注意環境和檢疫問題。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指出,日本有3000家地方小型屠宰場,僅屠宰2%雞隻,顯示普設電宰廠並非不可能,若以日本和台灣人口換算,台灣至少要有500多家電宰廠。
土雞產業每年產值達213億,產業界和農民團體都表示,並非不願配合政策,只是政府配套措施不足,又聽不進產業界的意見,逼得他們只能上街頭,捍衛自己的生存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