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富麗米事件後續發展,農會放棄提告,也希望提升把關品質,但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以下專訪前花蓮縣無毒農業推手杜麗華,從過去經驗剖析現狀。
專訪杜麗華,從無毒農業經驗談食品把關
杜麗華說,無毒農業是有機農業的前身與搖籃,過去因為無毒農業在政策上扎實地輔導與支持農民,鼓勵農民跨入有機農業,如今花蓮縣才能成為台灣從事有機農業面積最廣的縣市。
「但現在政府推動有機農業都太速成了,雖然號稱五千多公頃,驗證實際上卻很鬆散,完全放任民間『自主管理』,沒有發揮政府應有的監督機制與功能,」杜麗華說,總統馬英九就任喊出打造台灣為「無毒農業」島的口號,五年多過去了,為何現在還是經常爆發蔬菜農藥超標,肉類蛋品驗出禁用的動物用藥?再加上食品業爆發塑化劑、順丁烯二酸等一連串事件,就是因為政府沒有負起食品安全的把關責任。
上下游記者此次專訪杜麗華,請她從推廣無毒農業的經驗,來針砭當前台灣社會發生的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以下為記者摘要整理的專訪內容,由受訪者以第一人稱的口述方式呈現:
完全推給自主管理,還要政府做什麼?
最近爆發一連串農產品與食品安全事件,其實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關鍵在於政府太小看把關機制的重要性了。
政府雇用了一堆公務員,卻又編列一大堆預算將檢驗把關的工作外包給民間,把農業生產與食品安全的檢驗職責落在民間業者、農民與個人身上,強調要自主檢查、自主管理。一堆自主,那我們還要政府做什麼?
檢驗不是像防疫,因為自主防疫做好,的確可避免病菌傳染與交叉感染。但是農產品與食品的檢驗把關,不能全部只推給民間自主管理。如果我們完全依賴民間自主管 理,那麼對於國外進口農產品與食品的邊境檢驗把關,是不是也強調交由進口商自主管理就好,把國人的健康權交給外國人掌握?
我們的農產品與食品把關制度,一直標榜要向日本學習,因為日本人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很嚴格,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很低。我相信如果日本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把關完全交由民間自主管理,日本農產品與食品的品質,今天不會有這麼好的口碑。
把關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 政府無可推卸
發生富麗有機米的事件,我認為是政府的監督機制弱化了,將有機農業的把關責任完全委託民間驗證單位進行。政府將檢驗把關的機制外包給民間,誰來監督民間公司是否落實把關?更何況業務外包也弱化公務員的能力,因為公務員沒有親自走入田野,無法累積解決問題的實務經驗。
我當年為了推行無毒農業,落實農漁畜產品的安全把關,要求產品上市前必須逐批檢驗。我在農業局成立了一個臨時編組團隊(編按:無毒農業小組),成員15人,背景有來自獸醫、植物醫生、園藝、農藝、中草藥、營養、保健等專長,都是公務單位當中現有的六年級生,年輕有活力。
我透過教育訓練灌輸這群年輕公務員服務農民與消費者的觀念,要求他們每周不定期拜訪無毒農畜戶至少一次,進行訪查與抽驗。此舉除了關心農民,也是要求這些年輕公務員根據自己的專長,運用五官觀察農民的種植情況,例如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無毒農戶是否使用農藥,用什麼方式防治病蟲害。
除了落實無毒農產品上市前逐批檢驗,當時我也推動產品的二維條碼,讓消費者透過手機,可以知道每包菜背後是來自哪個農民、農場與栽培過程,政府何時檢驗土壤、水質及產品,檢驗結果如何。
畜產的部份,我也要求無毒農業小組每兩個月到牧場對動物抽血,或是檢驗飼料,把關有無使用或添加非法的動物用藥。如果農戶或禽畜戶面臨果樹或動物的疫病害,必須在植物醫師或獸醫師的監督下使用藥劑,防止農民聽信農藥行或藥商兜售的農藥或動物用藥。
除了靠無毒農業小組成員密集訪視農友,除非牧場基於防疫考量,我也要求參與無毒農業的農場或牧場必須對消費者開放,此舉除了讓消費者認識農業生產,也藉由消費者的參與,監督農戶生產的情形。
業務外包 弱化公務員能力與國家競爭力
現在公部門把檢驗與監督的工作都外包,理由是人力不足。但現在我們不但沒看到公部門增加人力,反而編了一堆預算又外包給民間驗證公司。對公務員來說,沒有自己實際去做,沒有累積經驗,怎麼知道農業的問題在哪裡?怎麼懂得去監督與把關?
外包制度弱化了公務員的能力、才華,也弱化國家的競爭力,導致我們政府的政策永遠都是在做拼裝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像是半死的植物人。
無毒農業推行的五年期間,無論是消基會、農委會與衛生署都有來抽驗無毒農漁畜產品,結果都是零事故,讓唱衰的官員與學者跌破眼鏡。無毒農業的成果,後來不但吸引許多外縣市農政官員考查,成果也在APEC、WTO 等國際場合發表,相關產品也行銷到澳門、新加坡與加拿大。
現在政府的農業把關工作,幾乎委由民間驗證公司進行,許多驗證公司愛心有餘,但義工經驗不足,如何輔導農民?更何況有些驗證公司一年只拜訪農戶一、兩次,如何真的落實把關?
有機農民需要政府多投入資源支持
我推動無毒農業任內,光是檢驗費用,每年至少編列1000萬元的預算補助農民。此舉除了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把關,農民剛開始摸索無毒農法或有機農法,必須忍受收成損失而收入銳減。現在一件農產品的檢驗費動輒四、五千元,如果全部由農民吸收,不但是很大的負擔,也會降低慣行農民轉型無毒或有機農法的意願。
如果政府能夠在檢驗費上給予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無毒或有機農民的負擔。除此之外,政府也應加強協助有機農民的產品銷售。
但現在政府對有機農民的相關支持太少,馬總統當選時發表農業政策,宣示要發展台灣成為無毒農業島。五年多過去了,無毒農業不但只聞樓梯響,在食品安全的把關上,包括開放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政府棄守的地方太多了。
執政者應當期許自己成為一個「照顧民眾健康的政府」,因為國家競爭力必須要建立在國民的健康上,如果健保支出不斷上漲,這個國家人民還會有競爭力嗎?
杜女士為何離開了政府單位,沒繼續推廣無毒或是有機農作、畜產?
杜女士後來競選花蓮縣長失利,沉潛一陣子,後來轉往水保局台東分局擔任分局長後退休,如今在民間企業仍致力於有機無毒農業的推廣
有機驗證把關不嚴,會不會有碾米加工廠有機可乘!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67006346718290&set=a.151418014943793.39033.100002267852786&type=1&theater
杜局長讓我印象深刻 還有一件事情 是他在農業局長任內 訂定一項政策 就是 停止花蓮礦業申請案 我問他的承辦人 說這份公文 怎麼簽得出來? 承辦人說 那份公文 確實推了很久 而且 公文上的每個人都是用親筆簽名 到縣長 核准 後來 礦業局跟礦業 申請人 為此 鬧到中央 …..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