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味鄉公司昨天坦承在24項油品中掺加棉籽油、花生調合油也添加花生香精;但啟人疑竇的是,衛生福利部去年委託美和科技大研究市售調合油標示,審查委員之一的台灣大學農化系榮譽教授李敏雄,竟身兼富味鄉公司的監察人、研發總監。
律師張智剛痛批,這牽涉利益迴避,政府應全面清查,「以免消費者懷疑,產官學界聯手掩蓋食品添加物真相!」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昨天表示,會深入了解李敏雄身份涉及的爭議真相。
李敏雄從2008年開始,以食品科技、微生物利用與油脂化學專長,被富味鄉負責人陳文南延攬、提供研究經費,擔任研發總監與公司的監察人,進行芝麻生技素材的研究與開發,替富味鄉開發芝麻素、高芝麻素芝麻油及芝麻胜肽等素材,其中「芝麻胜肽」更是富味鄉近年來主力產品。

審查報告發言:建議只要檢測高價油脂
李敏雄在前述美和科大研究審查會中的發言記錄說:「調合油是廠商用心研發調配的技術,通常較貴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等較貴的油才會被摻雜,『建議只針對高價的油脂檢測混摻。』」
富味鄉公司負責人陳文南,昨天向新北市衛生局與檢調坦承,以廉價棉籽油混在芝麻香油、黑麻油等24項商品中,另添加香精在調合花生油,遭新北市以標示不實開罰800萬,檢方以涉詐欺籲令他以250萬元交保。
李敏雄直到本月7日才突然辭去富味鄉公司監察人職務,且長期擔任富味鄉技術顧問,同時也以學者身分,接受衛福部委託,審查美和科大發現大統等公司油品涉掺混的「市售包裝調合油標示符合基準之研究」審查委員,共同研議如何建立調合油檢驗方法。身兼消基會董事長的律師張智剛直說:「這太誇張,萬一他向廠商通風報信、狡詐躲避檢驗呢?」

李敏雄:不懂財務報表 不知富味鄉涉違法
李敏雄昨天接受上下游新聞市集記者採訪時堅稱,他對富味香工廠生產情形一概不知。他只參與芝麻油技術研發過程,對於工廠摻雜棉籽油等情形一概不知。他也強調:「我不覺得有利益迴避問題。我沒有拿什麼利益,只提供學術意見,也已辭去公司監事一職。」擔任公司監察人,難道都沒有發現富味鄉公司進出口棉籽油數量異常?李敏雄則說:「我不太懂財務報表,所以沒有注意。」
李敏雄還說,富味鄉公司油品標示不實,「該罰就要罰」,但棉籽油對人體並無傷害,媒體與外界過度誇大。他表示,棉籽油經過精煉,已經可以去除棉酚,衛福部前晚發布資料也顯示,富味鄉添加棉籽油的油品,並未檢出綿酚,「棉籽油在美國是很主要的食用油,說會導致不孕,太誇張了。」他強調,這項發言是就事論事,與他擔任富味鄉顧問無關。

富味鄉老闆:研發主管建議添加棉籽油
陳文南昨天下午交保後,赴櫃檯買賣中心舉行記者會,強調事發時他人在非洲,發言人把資料弄錯,是嚴重疏失,但非惡意說謊,會盡力回收。至於添加棉籽油,陳文南說,公司2011年7月開始進口棉籽油,「是在研發主管建議下,才決定添加,且在美國,棉籽油更是第3大的食用油,安全無虞。」
律師質疑:難避瓜田李下之嫌
張智剛強調,李敏雄身兼富味鄉監察人,卻以學者身分,參與研究報告審查、油品檢驗方法建立,有可能會變更實驗流程、協助自家廠商躲過檢驗;或者在掌握最新檢驗方法訊息後,回報給富味鄉,讓公司得以提前改變配方、同樣可以迴避稽查,「雖然不能以此指控一定有利益輸送情事,但的確有瓜田李下嫌疑,很不妥當!」
邱文達則表示,未來若發現類似利益衝突的情形,將一律嚴格排除。至於李敏雄同時兼任富味鄉監察人與顧問一事,邱文達表示,將再進行深入了解。
食研所絕對嚴禁涉道德問題
對李敏雄的角色爭議,食品工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朱燕華說:「這樣的行為,的確不妥當。」她表示,若有內部專業人員通風報信,「富味鄉要在技術上躲過稽查,很容易。」研究人員跨足產業界、又擔任政府計畫審查委員,涉及「道德問題」,她一向禁止所內同仁有相關行為。李敏雄所屬的台大農化系,昨天則不願做任何回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社會大眾需要的是不具立場的資訊,而事情的「是非對錯」請讓聰明的大家自己判斷!
如果最後李教授是清白的,請問各報章雜誌是否也願意用聳動的標題和記者會向他道歉?
再請問留言批評的人們,是否也願意用一樣的方式向李教授道歉?
人的嘴巴是有力量的,打出來的文字也是,起鬨批評的人既然做了,就有責任承擔後果,所以麻煩大家發言謹慎。
這個事情問題核心是什麼? 一個審查委員若是跟被審查的公司有密切關係 就不應該擔任審查委員 這是很明顯的利益衝突 很多人對利益衝突的定義有誤解 以為要受有利益才會有利益衝突 這是不對的 即使李老師百分之一百沒有做任何不法的事情 他也不應該擔任審查委員 因為他曾在被審查的公司中擔任職務 使我們可以合理懷疑他的公信力 我要再強調一次 合理懷疑 而不是他一定有做 這個合理懷疑 是因為他沒有迴避所造成的 有沒有做不法的事情 他知不知道廠商有不法的行為 這些都無關緊要 這篇新聞的重點就是如此 國內對於利益衝突的規範和一些基本的知識嚴重不足 在這篇文章的許多回文就可以發現了
學者兼任顧問令人疑慮,但上下游有比較好嗎? 打米粉議題,然後代理的米粉就大賣;打富里米,然後上架的米就大賣;打假油議題,就賣冷壓橄欖油;媒體可以這樣嗎? 打算賣甚麼就先調查報導攻擊甚麼,自己代理的綠藤產品被質疑卻又解釋不清,綠藤和上下游的關係又是什麼?
敬啟者
上下游賣阿燈大哥的米已經很久
富里米是消基會檢驗揭發
兩者有相當長的時間差
我們揭發市售米粉絕大多數都不含米
而是添加廉價且只有熱量沒營養的玉米澱粉後
幾經考量決定賣純米粉
當時確實也考慮過會否引起像您一樣的質疑
但是我們決定還是要提供優質業者一個銷售通路
假油議題是政府檢驗發現
上下游一向關心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發現那麼多的市售油品有安全疑慮情況下
找到優良可信任的橄欖油推出販售
我們在臉書也做出詳細的利益揭露說明
綠藤生機與上下游市集就是供貨商與通路的關係
謝謝您的批評指教
請勿以人廢言。
報導指出兼任顧問的疑慮,和創造議題或賣東西有啥關係?
如果覺得上下游的報導是行銷手法,請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