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棉籽全進口,卻列名「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推薦名單」,有機栽培是否可用?

頂新近三年進口9百多噸棉籽,許多立委質疑棉籽油流向,農委會官員初步追查,頂新進口棉籽只有流入飼料和有機肥料,請人民放心。不過國際上有七成棉花是基因改造,但國內進口棉花及副產品卻不需任何查驗登記,以此棉籽製作之有機肥料,是否可用於有機栽培?農委會官員沒有明確回答。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批評,國外不管飼料或食用,早就建立基改棉花進口資料庫,台灣政府嚴重失職。

農委會追查,頂新進口棉籽未提煉棉籽油

頂新本月3日被爆出買大統油加在橄欖油裡,前天農委會又證實,頂新近三年進口962公噸棉籽,其中223公噸初步粉碎壓出後,賣給下游廠商當飼料,739公噸製成肥料,但多位立委質疑,頂新不可能白白浪費榨出來的棉籽油,懷疑是否已流入市場。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農糧署到頂新查廠時,並未發現儲油桶及煉油工具,比對進口和生產數據,初步判斷頂新沒有煉製棉籽油。農糧署農業資財組組長翁震炘表示,為求保險,已經派人採樣頂新末端肥料的棉籽油脂含量,進一步確認進口和生產是否有出入,檢驗結果最快今天中午出爐。

1-9
頂新網頁註明這款肥料肥經農委會推薦,但該會推薦的肥料是「頂新牌棉子混合粕」(肥製(質)字第0072047號),並非這款「頂新棉籽粕」(肥製(質)字第0072005號),另,也無法確認原料來源是基改或非基改,純度也無法確認。http://www.tinghsin.com.tw/thof/prod/p0072005.htm

頂新棉籽全進口,卻名列「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推薦名單」

除了審核及標示,基改作物能否作為有機農業生產資材也有爭議。頂新宣稱進口的棉籽多半拿來做有機質肥料,網站也大喇喇寫著「頂新棉籽粕 品質純度99% 三要素最均勻的有機肥料」,但頂新棉籽全為進口,今年5月,一款加了肉骨粉的「頂新牌棉子混合粕」,卻名列農糧署推薦「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推薦名單」。

根據農委會規定,有機質肥料並非全部都可使用在有機農業生產,必須通過審查,符合有機驗證基準,農政單位才會同意業者,在包裝袋標示「有機農業作物栽培可用、有機農業適用肥料等相關事項」,目前頂新的棉籽粕有機肥料並未列入清單。但頂新進口的棉籽是否有賣給其他廠商,用以製作有機栽培可用之肥料?目前不得而知。

根據〈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第六條附件規定,有機農產品禁止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製劑及資材,農糧署農業資材組組長翁震炘卻表示,有機作物生產,種子或加工過程不能混入基改資材,肥料不在此限,「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禁止有機農業的肥料使用基改資材。」

弔詭的是,農糧署內部人員卻說,按照上述法規,理論上肥料若含基改的棉籽粕、大豆粕,不能使用在有機農業生產。但他坦承,目前審核只著重在重金屬殘留,不會特別問業者是否混有基改資材。

此外,歐盟在2007年修改的有機法規 No 834/2007,特別在專章明訂「Prohibition on the use of GMOs」,有機農業生產過程,禁止任何基改資材,包括種子、飼料、加工製劑、植物防治資材、肥料、土壤改良劑等等。

3─2
資料來源:頂新網站http://www.tinghsin.com.tw/thof/prod/

3-1

業界籲儘快給出明確標準,從上游把關資材

主管機關自相矛盾,許多有機農民也無所適從。有機驗證單位透露,這個問題在有機界早就議論紛紛,由於法令規定不明確,有些驗證機關會勸告農民不要使用基因改造的肥料,違者會警告或開單,但如何規定,還是得靠各家驗證業者自由心證,「有機是一種精神,和基因改造有點抵觸。」

某肥料廠工作人員則表示,在國外,有機的精神著重在環境保護,目標是將本國的農業廢棄物降到最低,基改非基改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標準;有機芭樂農友謝美麗也表示,自己雖很少用有機肥料,但不會完全否定含有基改作物的肥料,會去請教農改場或教授專家,評估此肥料的疑慮和效果,目前市售的有機資材中,也不乏基改大豆榨成的大豆粕。

身兼農民與有機肥業者的曾國旗則說,有機肥料可分發酵堆肥或混合有機質,後者較有機會用到棉籽粕,但他認為,台灣有機質肥料資材取得不易,自己雖大部份用自家農場的米糠廢棄物發酵,但有時仍不夠用。政府法規若禁止有機農業使用基改資材,就要從源頭好好管理,否則一旦通過海關防線,下游業者根本辨識不出來。

基改棉花未審核,農委會、衛福部互踢皮球

頂新進口的棉籽主要來自印尼、越南、澳洲,雖然沒有流入食用市場,但國際上七成棉花是基因改造,和大豆、玉米、油菜,並列世界四大基改作物,但台灣每年進口棉籽油、棉籽、棉籽粕,卻沒有建立任何資料庫。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由於基改具有風險,不論食用或飼料用,許多國家都根據「生物安全議定書」,先審核基改棉花的安全性,才開放進口,例如菲律賓不種棉花,仍然審核開放7項基改棉花,美國和日本則通過30項,中國則有8項,唯獨台灣連一項都沒評估,就貿然進口基改棉花生產國的棉籽產品,「政府嚴重失職。」

郭華仁說,「生物安全議定書」是一種預警系統,經過此評估,基改作物進口時都會附有相關文件,如此才能追蹤流向,他質疑,基改大豆、玉米都要評估,為什麼棉花不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規定,目前台灣共審核7種基改大豆、42種基改玉米可供進口, 但報關時不會分基改或非基改。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大豆和玉米都是以食用為前提審核,但棉花相關副產品多半作飼料,只有棉籽油會食用,食藥署只管食品,基改棉花、棉籽、棉籽粕是否需審核,要看農委會意見。

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委婉表示:「尊重食藥署看法,」但政府是一體的,目前以人民的健康福祉為優先,「連人吃的都沒審了,飼料或肥料要審核,感覺怪怪的。」他說,目前海關沒有另外訂定基改貨號,要求下游的飼料、肥料審核或標示基因改造,困難度太高,黃豆也是類似情況。不過若民眾有需要,還是會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研擬如何審核基改棉花。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