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雲南行之二:飲食人類學聽講筆記

以下節錄聆聽雲南大學民族學院院長何明的演講筆記及我加註,飲食文化人類學研究包括:

一、飲食文化多樣性:生態、歷史與族群

 

Marvin Harris: 人是一種雜食動物。雲南人是一種最雜食的動物,飲食文化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懷孕前後的女人不能吃雜色皮毛的動物,因為視為不潔,以免生病。

多樣性的環境:地勢、地形

多樣性的物種:植物、動物、魚類

 

二、作為商品的文化

張光直:了解文化的心,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胃。

使其特殊:歌舞伴餐努力特殊,特殊是有限度的。竹蟲蜂蛹(聯想到蛆)、老鼠稀飯很好吃,但好多人不能吃,視為很髒。這是一個協商的過程。我們的口味都是文化塑造,

使其可吃:

 

民族旅遊餐飲特性:展演性、工業性、替代性、拼貼性

耳塊經常是機器加工出來的,雕花再上色以後,做為禮品餽贈。

替代性:生態改變,物種減少,經營者減少成本,用替代的來完成。例如大理三道茶,烤茶(苦中帶香)。現在變成一般的茶水泡的。

 

拼貼:各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混雜,變成拼貼化。

 

西雙版納保護大象,現在大象就把村寨破壞。

筆者註:然而斯堪地那維島的每個人都可以採菇、草莓、釣魚,這是每個公民的權利。

 

旅遊只能部分真實,除非像人類學家住一年吃到一整年的飲食。

西雙版納現在有天天潑水節,變成鬧劇。本來是神聖的,真的潑水節時神聖感有影響。

 

鹽的問題,重鹹口味等各種科學主義會影響,而食品業者他們會發展出賣給外人吃和自己吃的兩種。

農民種菜分得很清楚,漂亮的賣出去,醜得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