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記者汪文豪、林慧貞
《商業周刊》昨天發表最新一期封面調查報導「牛奶駭人」,指國內食品大廠統一、味全與光泉鮮乳與調味乳產品,以及台灣比菲多的可可好朋友等乳品,驗出違法動物用藥殘留,包括抗生素、塑化劑、雌激素、鎮定劑與抗憂鬱用藥等。由於這三大品牌乳品市占率達六成以上,因此周刊認為市售六成鮮乳含動物用禁藥殘留,突顯農政與衛生機關把關不力。
《商業周刊》是委託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針對市售乳品的脂溶性物質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鮮乳的部分:統一的Dr. Milker極鮮乳全脂、瑞穗高優質鮮乳、味全的林鳳營高品質鮮乳、光泉的成分無調整鮮乳、乳香世家高品質純鮮乳共五款;調味乳的部分:瑞穗巧克力牛奶、味全木瓜牛乳、台灣比菲多的可可好朋友、光泉的麥芽牛乳四款,合計九款乳品驗出不同種類的動物用藥殘留。
一、商周調查結果整理──
(1)驗出抗生素代謝物、微量塑化劑
根據商周調查,所有受檢的樣本中,均驗出抗生素代謝物Pyrimido[a] Azepine〈嘧啶氮雜〉;也都驗出微量塑化劑(Dibutyl phthalate, DBP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統一瑞穗巧克力調味乳、味全木瓜調味乳、比菲多可可好朋友、光泉乳香世家高品質純鮮乳,更有兩種以上塑化劑的污染。
(2)驗出人工雌激素與避孕藥的代謝物
在雌激素的部分,統一瑞穗巧克力調味乳被驗出有人工雌激素與避孕藥的代謝物Tetrachloro-o-Benzoquinone〈四氯鄰苯醌〉,光泉全脂鮮乳有人工雌激素與避孕藥的代謝物Hydroxy-Norgestrel-Methyloxime〈氫氧-甲基炔諾酮-甲基肟〉。
(3)驗出鎮定劑及抗憂鬱用藥代謝物
至於在鎮定劑及抗憂鬱用藥的部分,商周調查指出比菲多可可好朋友驗出抗憂鬱及止痛劑的藥物代謝物Clomipramine (氯米帕明);統一Dr. Milker極鮮乳全脂則有抗憂鬱及止痛劑的藥物代謝物Dehydroxyl-Vincadine (去氫氧長春蔓汀)。
(4)本次檢驗使用儀器比官方精密
何以這些動物用禁藥過去未曾在官方檢驗中發現?商周報導認為,目前農委會規定的生乳檢測採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反應(ELISA)」,是一種快篩檢測,而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所採用的檢測方式是「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比農委會規定的ELISA標準更嚴苛與靈敏,農委會的檢驗方式鬆散,把關不嚴,導致乳品殘留違法動物用禁藥的情況氾濫。
商周根據調查結果認為,這突顯國內乳品從生產流程、政府把關以及檢驗單位都有一連串的漏洞,致使酪農為了提高生乳生產量,非法使用動物用禁藥。
二、農委會回應意見整理:
商周的調查結果引起社會關注,不但各大媒體轉載,臉書上也引起臉友轉貼訊息,農委會晚間召開記者會對商周的報導與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提出諸多質疑。
(1)「代謝物殘留」不等於「藥物殘留」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首先質疑商周委託陳良宇的調查研究,並不是在國家認證實驗室進行,而且檢測的標的物都是所謂的「代謝物殘留」而非「藥物殘留」,檢測方法採取定性檢測而非定量檢測,直接用殘留的代謝物種類回推酪農使用非法動物用藥,檢驗方式有失嚴謹。
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進一步解釋,一般進行農藥或動物用藥殘留檢驗,都是直接針對農民所使用的農藥或動物藥品種類進行檢測,而不是測代謝物,因為即使是合法使用的農藥或動物用藥,都可能產生與禁藥相同的代謝物。但代謝物的毒性絕大部份都比農藥或動物用藥品低,除非所產生的代謝物毒性甚強,不然一般都不會針對代謝物進行檢測。
張淑賢舉例,商周報導當中指出有乳品驗出人工雌激素與避孕藥的代謝物Tetrachloro-o-Benzoquinone〈四氯鄰苯醌〉,以此推論酪農使用人工雌激素。事實上,目前政府禁止酪農使用人工雌激素,而「四氯鄰苯醌」是化學物質「五氯酚」的代謝物,五氯酚在日常生活常被用來做為除草劑、殺蟲劑、木頭防腐劑使用,殘留在土壤裡被微生物分解代謝後,就會產生四氯鄰苯醌。因此乳品樣本測得的四氯鄰苯醌,不能排除來自日常環境中。
(2)乳牛繁殖採人工受孕,沒有避孕的需要,何以需要避孕藥?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主任陳明汝也說,乳牛的飼養根本用不到避孕藥,因為繁殖乳牛是採人工受孕,她無法理解使用避孕藥的說法從何而來。
(3)抗生素的「代謝物」無法回推來自何種抗生素
獸醫出身的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也表示,商周文中指稱所有樣品均檢出抗生素代謝物Pyrimido[a] Azepine〈嘧啶氮雜〉,推論酪農使用非法抗生素。事實上,目前國內唯一可合法使用的抗生素Trimethoprim,檢出的殘留容許量為0.05PPM,即使酪農遵守停藥期而未檢出藥物殘留,仍有可能驗出抗生素代謝物。因此就算驗出抗生素代謝物Pyrimido[a] Azepine,也無法推論這個代謝物的產生,是來自合法還是非法的抗生素。
(4)檢驗儀器精密度的差異,並非如商周所述
黃國青也反駁商周指稱農委會檢測生乳採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反應(ELISA)」,準確度不如歐盟使用的「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的說法。黃國青說,「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反應(ELISA)」是一種快篩檢驗,只適用於乳廠向酪農收乳時使用。農委會平常委託中央畜產會所使用的檢測法是「液相層析質譜儀(LC/MS MS)」,準確度比「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高。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主任陳明汝表示,商周報導錯誤,台灣與歐盟一樣,檢測乳品的方式都是用「液相層析質譜儀(LC/MS MS)」,而非報導所稱歐盟使用的是「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
(5)檢驗方式沒有定量,不夠專業
對於整篇報導與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的研究,陳明汝直言檢驗方法不夠專業,檢驗方式只有定性而沒有定量,研究者也不具備畜產背景知識,這樣的報導只會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
三、其他乳品業者與酪農意見整理:
對於商周報導乳品大廠被驗出禁藥,供應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乳品的四方鮮乳特助蔡佐鴻,感到非常吃驚。他說,大部份廠商對品質要求都非常嚴格,採逐批檢驗。以四方為例,一台乳車約收購2至3戶酪農,收到乳車後再抽樣,若驗出有問題,再回頭一一檢驗供貨的農戶,農戶為了計價,一定會保留自己公司的樣品,出問題的農戶必須負擔該台車其他人的損失。一般酪農戶冒不起這麼大的風險,有些抗生素建議停藥期為三天,但酪農通常在一周前就停藥。
蔡佐鴻說,四方若懷疑酪農戶品質有問題,還會專車運送;大廠通常有CAS和食品 GMP雙認證,農委會和工業局也會固定抽查,大廠不太可能賭自己的商譽,「講現實一點,乳品業者會毫不留情砍酪農戶。」
(1)乳清本身有鎮定安神效果,是否有混淆
他說,牛隻乳房炎時,酪農確實會打抗生素,目前常見的抗生素有氯黴素、青黴素、磺胺、四環素類,但從未耳聞銘傳教授驗出來的Pyrimido[a]Azepine(嘧啶氮雜);目前人工雌激素只有少數國家可以合法使用,鎮定劑更是聞所未聞,乳清本身有部分鎮定安神效果,他懷疑銘傳大學的檢測方式有問題。
(2)被驗出抗生素會賠到倒,應公開檢驗流程
供應味全鮮乳的酪農戶鄧昆海也表示,乳品管制十分嚴格,味全要求農戶自己留一份樣品,味全留兩份,一份檢測,若有問題再請農戶拆封手上樣品;農委會也會不定期抽測,自己約養30多頭牛,平均每個月就被抽一次;第一線農民很清楚施打抗生素的情況,會遵守安全停藥期,若自己覺得不保險,還會先拿樣品請味全公司檢驗,合格後才敢交。
「有酪農戶被檢出抗生素,賠了5、60萬,最後賠到倒,我都嘛很小心,賠一次今年就完了,」鄧昆海說,很少聽過酪農用鎮定劑,但有可能為了增加泌乳量施打雌激素,不過藥商提供的藥有何種成分,有時農民也不知道,不過農民會保留藥給農委會檢驗,若不合格,農委會會吊銷藥商執照。
鄧昆海說,他很歡迎教授研究,但銘傳大學應該公開檢驗的流程、根據何項paper(文獻)、經過複驗,如此貿然公佈,酪農都覺得很不負責任,尤其冬天到了,鮮乳消費量本就較少,這波報導恐怕又要重創消費者信心。
農委會:針對乳品進行採樣檢測,並展開查廠稽核
農委會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為督促養殖業者遵守用藥規定,防檢局逐年進行「強化畜牧場用藥品質監測計畫」,除由各縣市政府派員到養殖戶抽驗牛乳,也會抽驗市售乳品,送至屏東的中央畜產會實驗室檢驗108項動物用藥。民國100年度檢驗468件、101年檢驗462件,均未發現藥物殘留;102年1至10月檢驗426件,只發現一件殘留人用抗生素Ciprofloxacin,已請地方政府依違反「動物用藥管理法」裁罰6萬元。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說,目前除了要持續瞭解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陳良宇的檢驗方式與調查資料,農委會也針對國內所有酪農戶的生乳與商周報導所指稱的問題乳品進行採樣,送交國家級實驗室進行檢測。另外,針對取得CAS與食品GMP認證的乳廠,也將展開查廠稽核。檢驗結果出爐預計需二至三天。
農委會畜牧處長黃國青說,目前中央畜產會檢驗的108項動物用藥當中,並未包含人工雌激素與抗憂鬱藥,如果追查的結果,確有酪農違法使用,未來檢驗項目會再增加這兩項。
這篇寫得真好,各方意見都有
我們家產林鳳營鮮奶,我家人天天喝自產的鮮奶,牛隻生病時當然會用到藥物,而生病的牛隻一旦用藥(注射)就必須將其鮮奶全數倒掉或停乳,林鳳營把關嚴謹的,跟酪農收乳時每次當場一定要檢驗一次沒有任何藥物殘留才算合格,否則整車鮮奶一定要倒掉銷毀,但我不之其他家是否也把關如此嚴謹,或者有其他家漏網才致使爆發此問題……也可能發生在加工上,畢竟台灣的鮮奶是不夠賣了產量有限,還能做其他的產品嗎?(台灣也進口許多奶粉來做成調味乳或保久乳及其他加工品)
別怕,放心喝,台灣的酪農都是有良心的,牛只有吃好,睡好,才也才能懷孕,也只生小牛後才有奶,而且初奶也只給小牛吃,人是不能吃,也吃不到的,因為小牛沒吃初奶是活不了的。 牛是四個胃的動物,跟單胃動物是完全不同的消化方式,牛是藉著瘤胃中的微生物及酵母菌來消化草的,是不能口服任何的藥物,因為會把這些菌全部殺光,那牛命也完蛋了。建議賞味期是重點,真的鮮乳只有幾天而己, 還有成份,鮮乳的成份只有鮮乳而己, 只有健康的牛才能產新鮮的奶, 才能懷孕,也才能生下健康的小牛, 所以我們要提供,好又營養的草料,舒服的環境, 才能永續經營,互利共生。
感謝汪記者提供那麼詳細全方面的資訊,
農業很脆弱,
經不起太多的流言斐語,
前輩建立品牌,認證花了不少心血,
實在不捨被其他不負責的話語打倒,
再次謝謝您^ ^
您過獎了,我們只是盡我們的責任去呈現各方資訊,讓讀者與消費者做判斷與選擇。這是我們該做的。謝謝您的指教。
不就每次都在吵的定性跟定量,ELISA是定性:MS是定量。定性是用在快篩上,也就是類似檢驗代謝產物,跟毒品尿液篩檢差不多,Sensitivity高;而定量是用在檢驗上,也就是所謂的定生死,直接檢測藥物原型,Specificity高…我不太相信這大學教授會搞不清楚這關連性,甚至是把藥物代謝物直接推斷為藥物原型,很大一部份應該是自己過度或錯誤解讀。
乳癌與牛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5110
作者普蘭特教授的親身經歷:42歲時乳癌發病→切除乳房→五年後癌細胞轉移→兩周後再次轉移→接受放射線療法→三度轉移至淋巴結→接受放射線治療並摘除卵巢→再度於淋巴結發現半顆雞蛋大小的腫瘤→停止攝取牛乳.乳製品.乳牛肉→淋巴結的腫瘤逐漸縮小並消失→此後十五年不再復發。
●普蘭特教授在最初乳癌發病時,曾經採取各種有名的飲食療法,不攝取油、動物性食品、鹽分、咖啡因等,並多攝取蔬果、優格等。然而,癌症還是復發了!甚至被醫生告知,剩餘壽命已經不長。驚愕之餘,Plant教授仍不放棄,賭上性命持續研究,找尋導致乳癌的真兇,終於得到了結果。此後十五年,她的乳癌一次也沒有再復發。
●在本書的研究發表時,普蘭特教授受到諸多科學家的批判,但沒有人能夠推翻這個學說。最終,普蘭特教授因為其對醫學發展的貢獻,被授予成為英國皇家醫學協會的終身會員,現在依然活躍中。
本書特色
作者罹患乳癌,雖嘗試各種療法,卻無法阻止癌症復發、轉移。於是作者轉而靠自己研究癌症病因,並得出「喝牛奶會促使乳癌發病」的結論,停止攝取乳製品後,至今15年了,未曾再復發。作者將其研究結果集結在本書中,向讀者說明癌症與牛乳的關係,並提供飲食及生活上的建議。
從個案現象斷定喝牛奶會致癌,這根本不合科學精神,此外更不具有可靠性,別謊說什麼沒有科學家可以推翻這個學說,光是這麼不科學的結論就已經不及格了,根本就不會有科學家想去理你,要是這學說成立,且真這麼偉大,別說是google,居然連學術論文對於該作者在這部分的研究資料連查都查不到。
謬點1 . 研究母體不明且不足,單以個案不能做為科學定論,因為這牽涉到個人體質問題。
謬點2 . 沒進行實驗控制,要證明牛奶會致癌之前,要先證明拿來喝的那些牛奶是否沒有其他殘留物,不要天真的以為在歐美就沒黑心貨,特別是歐美人最常在牲畜成長過程亂注射和餵食奇怪的東西。
謬點3 . 乳癌發生多數跟荷爾蒙有過,許多乳牛都會注射荷爾蒙,這在歐美更是常見,想證明牛奶會致癌之前,必須證明該牛奶沒有藥用荷爾蒙殘留。
謬點4 . 除了沒足夠研究母體來證實非個人體質因素外,也沒證明這是否跟人種有關,因為有些疾病會因為人種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不要以為拿本書出來就多了不起,西洋人寫的就多正確,在現在的世界人人都能出書,甚至已經是氾濫的狀況,書的品質參差不齊,各種偏見,錯誤和造成誤導的不在少數,盡信書不如無書,想手握著書就要別人信你,還不如拿出完整有力的數據來證明還必較讓人相信。
拜託,代謝物和藥物哪一樣阿,定性看到有就要放大,看到鬼影就開槍就是了,真是太北攔了,實驗條件勒….我用高溫一點去打不就都decomposed
並不一定是ELISA-定性,MS-定量;有國際標準品有拉檢量線,兩者都可以定量
但ELISA快速又方便所以會拿來當篩選的第一線
以目前整理出來的重點
農委會的反擊並不算是自圓其說或狡辯
幾次的事件下來覺得
衛福部農委會是不是應該開闢一個專區
專門公告食安相關的標準和檢測方法測定極限等等
否則一有媒體報導民眾就會相信其中的資訊
究竟媒體的資訊正確與否
老百姓也不知道啊
商周是為了消費者還是銷售量呢?今周刊報導了泡麵油包,商周怎麼能落人後,難道牛奶的問題只是今天才有嗎?
用代謝物反推藥物,那不就跟用氮含量反推蛋白質一樣,別忘了三聚氰胺事件是如何發生的,真不知道商周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那我送一坨屎給商周,請他幫我分析我昨天吃了什麼好了。
香港消基會曾經檢驗過市售蜂蜜,探討添加人工糖的問題,也針對紐西蘭特有的麥盧卡蜂蜜做檢驗,結果數據發現麥盧卡蜂蜜有摻糖,香港消基會還去文給這些廠商,請他們解釋,廠商都有回覆,讓廠商有說明的機會,後來才知道是檢測方式的問題。
那台灣呢?消基會、立委、媒體,每一個都是自己送驗後就公布資料,消基會也曾烏龍公佈有機菜含農藥,搞到菜農差點自殺,前幾天的檜木精油事件,不也是驗錯,但是人家的商譽已經受到影響,很多消費者沒有看到後續的報導,那廠商的損失誰負責,現在都是寧可錯殺一擺了,這樣真的是好事嗎?
媒體都沒有做到平衡報導,一味的嗜血亂追,搞到大家人心惶惶,這樣對嗎?
把這篇網摘推薦到台灣好生活報的媒體觀察單元了: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31122/5365
請問一下喔?
那國際標準或歐盟標準…是用代謝物來驗,還是用原型藥來驗啊?
好奇的一般民眾
當然原型藥阿
誰會去驗代謝物阿
代謝物在被代謝前又不一定是某個藥
很多不同種的物質會產生相同的代謝物
所以代謝物不代表某一種特定物質所代謝而成的
有可能天然物的代謝物和藥物的代謝物是相同的
但是”不能”看到某代謝物就說:他一定是吃了某藥!
所以驗代謝物真的不符合科學精神就算了
沒有定量更….
沒有定量哪知道會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引響
例如0.00000000001fg的藥物殘留 都已經小數點後幾個零了
幾乎是誤差水準了
但是因為定性,你就說它加了什麼藥
其實是檢測的時候遭受汙染,或是儀器的誤差
那個藥物含量已經低到一個可以忽略的地步了,
硬要說是加了藥物對人體有害實在很…
農委會等單位裡面的公務員多半是技術職
這類人員往往就是悶著頭做事不懂得宣傳或公關
也不太能理解她們認為是常識的事其實很多人不了解
覺得除了農委會弄個專區解釋之外
台灣真的要加強科學教育
還有
商周當初為何不是拿做出來的結果給幾個教授看
先判讀一下
或許對方就會告訴他這個表的謬誤在哪
現在這樣 弄得人心惶惶 酪農反受其害
又死不道歉 還搬出立委
支持廠商把商周告到倒
國際標準或是歐盟標準一樣都是驗藥品而不是代謝物。
理由包括有:
1. 藥品有毒害,但是代謝物很可能是無毒的(都被牛隻代謝掉了)
2. 同一種代謝物的來源可能有很多,舉例來說某個A代謝物,他可能是B/C/D三種藥品代謝後產生,其中B/C是禁藥,D是核准用藥,那你檢驗A就完全沒意義,因為無法判斷人家到底是給牛吃B/C還是D。
這其實才是另一個應該要認識但沒被認識的牛奶的真相:
牛奶應該怎麼喝?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8838&page=1
不喝牛奶的看過來:三大族群補鈣策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852&page=1
昨晚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商周的郭總編,名為
「寫給商周:我們需要至少八十分的報導」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blog/aboutfish/20131126/5377
重點摘要:
我十分願意相信商周做牛奶報導的初衷,是從「關注食品安全」出發的,然而一個嚴謹度在我看來連30分都不到的報導,卻反過來成為「戕害合法酪農權益與失能政府轉移食安輿論焦點」的武器,這一切,不正源於商周罔顧了新聞守門人的責任,「自食惡果且逼使大眾共同承擔」嗎?
我們媒體工作者要以這次事件為鑑戒
是啊,所以在文內引用的那本資深記者訪談書裡,我對前輩吳豐山講的「記者需要戒慎恐懼」特別有感觸。
Rhine Hsieh · 靜宜大學
我很感謝商週,過去以來我不知道為何喝鮮奶並沒有問題。但不知重甚麼時候開始,一但喝了鮮奶,或吃了有含鮮奶的產品,就會開始冒痘痘,尤其是頭皮冒的之嚴重。甚至去醫院看醫生。一開始醫生告訴我是頭皮不清潔導致的發炎,但怎麼清潔與治療都沒有效果。在觀察自己的生活與飲時候才發現,一切的過敏源居然是鮮奶。只要碰到鮮奶就會有2~3天狂冒痘痘甚至發濃的情況。
這段時間,發現冒痘痘的現象幾乎消失,嘗試喝鮮奶也沒有甚麼問題。我不知道鮮奶這個產業到底哪個環節出了甚麼問題,我只知道現在我能喝鮮奶碰鮮奶製品,身體沒有不良的反應
在商週報導出刊前,發現超市架上某個品牌的鮮奶都不見了。直到近一個月後才又出現 這個品牌被我列入拒絕往來戶
重點是代謝物中含有的非天然物質是如何形成的 (廠商只會攻擊記者沒說明)
就消費者而言我個人在報導前早就不喝牛乳了
以前健身增重天天喝,後來對(牛)乳製品敏
目前只能喝羊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