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前,不少民眾喜歡買花卉盆栽佈置環境,蝴蝶蘭、鬱金香等色彩鮮豔的盆花特別受歡迎。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大力推廣的「寒梅」,也是明豔的盆花,日照越多花色越鮮紅,日照減少時花色轉為粉紅色。
花蓮農改場幾乎每年春節前都會發佈新聞稿,鼓勵民眾購買「寒梅」,去年說:「農曆年節的腳步漸近了,就在愛屋裡擺盆艷麗的寒梅,來迎接新的一年吧!」今年則是說:「讓清雅高貴的寒梅,帶給您闔家圓滿發財喜年年。」每年冬天熱鬧的年節氣氛中,寒梅雖美,但背後卻有著一連串淒淒慘慘的飄零身世。
寒梅不是梅花,以前叫「木瓜」

「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 這首經典歌曲《梅花》歌頌梅花的堅忍,但是很抱歉,「寒梅」不在被歌頌的範圍內。
「寒梅不是梅花,它其實是木瓜」,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張聖顯深呼了一口氣,直截了當說,「寒梅這名字是取其在寒冷天候開花的寓意,但寒梅不是梅屬,它是木瓜屬,本來它的名字是木瓜。」
「寒梅本來叫『木瓜』,因為它的果實像長在樹木上的小瓜果。現在大家熟知的木瓜,最早其實叫『番木瓜』,後來番木瓜直接叫木瓜。古早的木瓜名字被搶了,只好改名叫做寒梅。真是喧賓奪主呀!」張聖顯感慨的說。
寒梅又稱貼梗海棠,但不屬於海棠家族
寒梅不只被「木瓜」搶走名字,還被古時候的中國文人取錯名字、放錯家族。寒梅花朵的形狀、顏色與海棠類似,加上花朵直接著生於梗,因此被古人取名為「貼梗海棠」,這名稱雖然符合外觀特點,但是卻完全擺錯了家族。
被古人稱為「貼梗海棠」的寒梅,根本不是海棠。兩者雖同「科」,但既不同「屬」,也不同「種」。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貼梗海棠則是薔薇科木瓜屬。也就是說呢,寒梅不是梅花,不是海棠。它是薔薇科木瓜屬的溫帶落葉性灌木,學名叫做Chaenomeles,英文俗名叫做Flowering quince。
來自北國的寒梅,來到熱情的台灣

寒梅之所以叫做寒梅,就是因為生性耐寒,而且因為是灌木,容易修剪成盆栽,鐵骨剛勁的枝,殷紅似血的花,被日本人視為花物中的名品,稱其為「長壽梅」。
北國出身的寒梅,歷經多年辛酸才在台灣安身立命。台灣在日本時代、戰後時期,全台各地都有農友嘗試栽培寒梅,但都因為天候不適合而式微。
不過在二十多年前,宜蘭地區的農友引入寒梅,搭配花蓮農改場投入研發,從種苗繁殖、花期調節到行銷通路,逐漸在宜蘭地區站穩腳步,目前宜蘭縣內農友種植寒梅面積約十多公頃,每年生產六萬多盆上市,市面上每十盆寒梅,就有九盆來自宜蘭。
寒梅的品種上百種,但各品種開花時間不一定,而且台灣冬天若不夠冷,就不會開花。花蓮農改場開發了花期調節的關鍵技術,讓寒梅能在年節前開花,研究員張研究員張聖顯說:「寒梅的花色眾多且艷麗,非常適合作為年節應景的花卉。」
歷經名字被搶走、放錯家族的身世之旅,寒梅來到台灣,克服不夠冷無法開花的問題後,終於在台灣的花卉市場上,以寒梅之名與美,與你相遇。

您好:我剛買了兩盆寒梅(長壽祿)不知要怎麼照顧。因我住苗栗算中部地區會不會太熱?還有澆水,施肥要那種肥料,什麼時候施肥等等……請您不吝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