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紅麴米,橘黴素超標12倍

現代人注重養生,紅麴食品形成一股風潮,但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佈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204件食品中,有一件花生黃麴毒素超標、三件紅麴米的橘黴素超標,其中高雄典成蔘藥行從中國進口的紅麴米,更超標12.6倍,目前已無庫存,恐全部進到民眾肚子。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表示,橘黴素長期累積會造成肝腎負擔,台灣潮濕悶熱,民眾最好選購有完整包裝的穀類製品,沒吃完記得放冰箱。

中國進口紅麴米,橘黴素超標12倍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公佈102年 「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下半年監測結果,檢驗黃麴毒素、赭麴毒素A、 橘黴素、棒麴毒素、黃麴毒素M1。

204件樣品中有4件不合格,其中3件超過橘黴素標準5ppm,分別為台北市東泉有限公司的「紅穀米」6.3ppm、屏東縣新延香農產加工合作社的「紅麴米」7.2ppm、高雄市典成蔘藥行的「紅麴米」63.4ppm;雲林縣協信食油行的「花生粉」黃麴毒素驗出31.6ppb,超過現行標準15ppb的兩倍。

其中典成蔘藥行紅麴米違規最嚴重,高雄市衛生局調查發現,這批違規紅麴米竟在2009年就從中國進口,目前已經沒有庫存,研判可能全被民眾吃下肚,且業者進口時並未按照規定查驗登記。

食藥署表示,《食品衛生管理法舊法》第27條及「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查驗辦法」規定:「輸入食品、食品器具或食品容器等相關產品,經查驗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者,始得輸入」。已責成高雄市衛生局,依《食管法》第35條,對業者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未來也會加強對該業者的邊境查驗。

3-1

穀類易生黴菌,開封後應儘速食用

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表示,台灣潮溼炎熱,穀類食品容易受到真菌汙染,橘黴素應是因為紅麴菌種不好才會產生,雖然橘黴素急性毒不高,但長期累積會造成腸胃不適、拉肚子、造成肝腎負擔;黃麴毒素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長期食用累積會造成肝硬化、肝癌,「是很毒的一種毒素。」

姜至剛建議民眾,購買穀類食品時,應選擇完整包裝、標示,開封後儘速食用,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或冰箱,但就算放冰箱也只能減緩黴菌生成,最好的方法還是適量購買,立即吃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