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很忙碌,高達六成小孩早餐當「老外」,但校園外走三步就是手搖飲料店,五步一間速食店,讓家長食在很擔心,新竹埔和國小上個學期和家長達成共識,要求小孩早餐不要買含糖飲料,一個學期下來成效良好,連附近商家都配合,珍珠奶茶改賣豆漿。董氏基金會今天也呼籲政府,比照南韓,在校園200公尺附近設「綠色食物區」,禁賣垃圾食物。
小學拒消費珍奶,商家改賣豆漿

今天是許多國中小學的開學日,但你可知道台灣的學童早餐都吃什麼?董氏基金會2012年調查北中南東小學生早餐習慣,天天吃早餐的學童雖有八成,卻有六成外食,董氏進一步將早餐分成主食和飲料,35.8%的孩童,其中一項吃得不健康,15%兩項都不健康,也就是說,一半以上孩童的早餐是高油糖鹽的熱狗、漢堡、油條或奶茶等,且多數來自學校附近的攤販商家。
為了讓未來的主人翁吃得更健康,前新竹縣和興國小校長吳柚,在學校附近和商家策略結盟,希望早餐少賣含糖飲料,改賣豆漿、鮮奶,商家也都樂於配合。
上學期來到新學校埔和國小後,她再度出擊,和家長商量,督促小孩早餐不要買紅茶、奶茶等含糖飲料,拒吃油炸類垃圾食物,100%的家長都簽下同意書,由學校老師在校門口或課堂上,檢視小孩買什麼早餐。一個學期下來成效良好,有家長反應,學校附近賣珍珠奶茶的商家,生意受到影響,改賣起比較健康的豆漿。
吳柚說,既然管不到政府如何制定法令,就從自己開始,除了和家長溝通,每天早自習,學校老師都會安排健康飲食宣導,告訴孩子少吃油炸、高糖食物,「從教育根本做起,附近商家沒生意,自然會改賣比較健康的食品,用消費影響生產。
拯救胖童,南韓設「綠色食物區」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比家長想得還要大,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去年11月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結合民國2001年到2002年國小生國民營養調查、2010年到2011年國中生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小周遭速食店越多,孩童肥胖比例愈高。
研究顯示,5百和9百公尺約是學童和家長分別步行十分鐘的路程,半徑5百公尺及9百公尺範圍內的速食店數量,和國小男童BMI指數呈顯著正相關,國小女童的BMI,只與學校9百公尺範圍內的速食店數量有顯著相關性。
董氏基金會指出,南韓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9年公佈「兒童飲食安全管理專門法案」,輔導國中小學周遭200公尺,劃定「綠色食物區」,訂出糖、飽和脂肪酸及熱量限制,禁止販賣「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物」,包括洋芋片、甜甜圈、披薩、可頌、冰淇淋、碳酸飲料等食物,都有規範。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專員潘紀綸表示,南韓推動的法案雖然沒有罰則,但地方政府反應熱烈,到2012年,已經有一萬多所學校落實法案內容,反觀台灣,僅要求校園內不能販售垃圾食物,學生一到校外就失控,應該比照南韓,用鼓勵或法條劃出限制區,至於空間多大、食物品項,可以再坐下來討論,但必須趕快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