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有消費者疑似買到染色蓮霧,用衛生紙一擦就褪出紅色顏料,但高雄區農改場場長黃德昌表示,蓮霧品種多,顏色有淺有深,如果破皮或切過,本來就會溶出天然花青素,質疑有心人士操作媒體,刻意打壓蓮霧價格。屏東農民和水果商也直言不可能,因為蓮霧脆弱細緻,遇水後一天就爛掉,「農民或水果行怎麼保證蓮霧一天內能賣完?」
蓮霧衛生紙一擦就掉色?農改場、農民:天然花青素
上周某電子媒體報導,住在高雄的陳小姐在水果行買「黑金剛」蓮霧,但隔了一個晚上,蓮霧表皮竟然從深紅色褪成白色,還分布一塊一塊不自然的粉紅色,記者實際將蓮霧浸水後,用衛生紙擦拭,衛生紙也染上桃紅帶紫的顏色,質疑蓮霧遭染色。
報導一出人心惶惶,許多民眾紛紛做起實驗,發現衛生紙果真會擦出顏色,還有民眾教大家從蒂頭顏色分辨,蒂頭較白就是沒染色,若染色則連蒂頭邊緣都是紅的。
不過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德昌駁斥,蓮霧正常的蓮霧本來就帶有花青素,表皮磨損或遇到高溫、分切,就容易滲出來,用衛生紙擦當然有顏色;蓮霧表皮有天然蠟質,若真要染色,必須用有機溶媒溶解染料,整顆浸泡,但顏色沒有層次,且會滲到裡層,整個果實都是紅的,一眼就能辨識出來。

黃德昌還發揮實驗精神,將蓮霧放進微波爐四分鐘,蓮霧顏色確實變得比較淡,盤子也沾染上花青素,但並不像電視台的蓮霧這麼白,懷疑電視台的蓮霧經過特殊處理,可能是食物模型。
上下游記者實際買了兩家蓮霧實驗,用流水清洗一分鐘,剝開果肉,衛生紙果然染上淡淡粉紅色。
在屏東林邊種植無農藥化肥蓮霧的農民阿秋姐也說,染色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蓮霧表皮光滑,很難染上去,且蓮霧皮薄細緻又怕水,就算用針頭注射,外表會留下傷口,「第二天就爛給你看」,而且根本不合成本;若真要染色,必須保證一天內賣光光,農民和盤商不會這麼做。
蓮霧顏色深淺,品種、氣候都有關

至於用蒂頭顏色分深淺,高雄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陳思如認為不太準確,因為蓮霧的顏色和品種有關。
根據農委會「蓮霧主題館」的介紹,台灣有超過十種以上蓮霧品種,依據果皮顏色可分為深紅、淡紅、白色、綠色,國人最喜歡的黑金鋼屬於南洋大果種,顏色較深,麻六甲種則是乳白色;也有農民會從泰國、印尼、越南,引進白色、綠色、深紅色,在產季末期上市求好價。
黃德昌說,目前白色蓮霧物以稀為貴,價格比一般蓮霧好,農民不太可能會染成紅色。
上下游記者實地走訪新北市水果攤,發現每個攤位的蓮霧顏色深淺不一,有些是淡淡的粉紅色,有些偏暗紅。阿秋姐表示,蓮霧顏色深淺和栽培技術、地理環境有關,若天氣熱、陽光強,果皮顏色會較淡。
攤商也表示,就算同一株果樹,也可能因為照射時間、碰撞顏色不一,就像人有高有矮,但淡色的蓮霧口感不一定較差,但沒聽過有人幫蓮霧上色。

產量少,蓮霧價格農曆年後不降反增
總結上述說法,若有心人士想染色,必須符合幾項條件,一是想辦法破壞蓮霧蠟質,讓果皮著上顏色,二是確保果品迅速賣出,過程中不能接觸高溫環境。
由於條件十分嚴苛,黃德昌認為,農民和盤商不會做這種傻事,他懷疑,今年蓮霧價格好,可能有人故意放風聲打壓,報導此事的媒體應該出來說清楚。
去年蓮霧還看得到一斤40元的零售價,今年卻幾乎從50元起跳,農曆年後不降反漲,許多媽媽邊買邊抱怨「怎麼這麼貴」。新北市水果商表示,今年因為天氣較冷,農曆年後蓮霧產量低,價格一直很不錯,媒體報導蓮霧染色後,雖然有許多消費者上門會詢問,但整體銷量影響不大,不過還是希望媒體能還蓮霧一個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