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苗栗因為徵收案屢屢躍上媒體版面,但在鎂光燈照不到的地方,鮮少有人了解他們從街頭退下後的另一面。
5月的第一個週六,豔陽高照,苗栗頭份建國國小旁的「村村市集」,前幾天才舉著布條,到勞動部抗議拿不到退休金的華隆自救會工人,三三兩兩坐在椅子上談天說地,桌上擺放他們自製的客家粽子,糯米飯中包著菜脯,比起在街頭,他們的眉宇顯得舒緩許多。
在地議題,在地發聲

每隔兩週,華隆自救會的阿姨們會到「村村市集」報到,今年3月,來自全台青年組成的「捍衛苗栗青年聯盟」,在頭份建國花市租借一塊小空地,辦起苗栗少數的在地市集,這裡的攤主可說集政府受害者於大全,除了華隆自救會,還有大埔徵收案女主人彭秀春、竹南崎頂自救會會長謝文崇。
「捍衛苗栗青年聯盟」成員傅偉哲表示,去年大埔事件抗爭告一段落,秀春姐和崎頂謝大哥,忙著到台北彎腰市集擺攤,大家心想,苗栗明明是最靠近產地的地方,聚集各式小農,而且多半保留傳統家庭式生產,何不辦個市集,把大家串連起來?去年12月,他們先辦了「核霸市集」試水溫,發現苗栗果然需要一個公共對話的空間;今年3月,村村市集應運而生。
村村市集固定班底大約8攤,包括秀春姐手工薑糖、謝文崇無農藥化肥的草莓、番茄,返鄉女農的無毒蔬菜,很多人只看到這些受害者聲嘶力竭的激情模樣,但退下街頭,他們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家庭主婦。
華隆自救會的女工們,五一勞動節才上台北遊行抗議,昨天就又帶著親手製作的客家肉粽、麻糬、饅頭,現身市集,對著每一個捧場民眾說謝謝,不忘叮囑:「麻糬加滷汁更好吃」,偶爾有人問起華隆,他們便吐出一肚子苦水:「我在這裡做了10年,還拿不到退休金」、「抗議很累啊,但這個政府都不理我們,能怎麼辦呢?」
自救會成員林翠藹說,每次到台北抗議,一台遊覽車就要1萬塊,雖然市集仍在起步人潮不多,但不無小補,更重要的是讓在地人知道,這裡有人退休了卻拿不到退休金;同樣是政策受害者,彭秀春和謝文崇也常分享過來人經驗,鼓勵自救會勇敢站出來,「他們說,要團結才有力量。」

村村連結,找回庄頭人情味

與其將村村市集定位為販售場所,不如說,他們在為當地展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村村」的來由,源自苗栗山區,一個接著一個的庄頭,同時也是台語「有剩」的諧音(剩的台語發音類似村)。
市集負責人游捷閔說,以前一個庄頭接一個庄頭的時代,人們彼此非常親近,每天互動,現在卻變得冷漠,取名村村,便是希望藉由農產品和相關議題,營造出從前的村落感覺。
村村市集走簡樸路線,攤位海報、名牌,都是捍苗青成員手工製作,草根味十足;各個攤位也因地緣接近彼此熟識,收攤前常玩起「交換禮物」,你送一包菜,我回你一瓶飲料。苗栗返鄉女農陳翊綾說,比起網路互動,這裡有夥伴共同奮鬥,消費者也能直接回饋,昨天就有一個70多歲的阿嬤,在電視看到她的專訪,從新竹竹東搭車到市集買菜支持,實在很感心,「雖然我們才剛起步,但大家是在一起的」。
在苗栗公館用台灣黃豆製作鹽滷豆腐的「穿龍豆腐坊」,成員張志中跑遍全台大小農夫市集,村村市集最不商業化。他說,相對於台北,村村市集更貼近在地消費者,方便傳達理念,雖然人潮沒那麼多,但每次來看到老朋友都很開心,賺錢只是其次。
為了增進互動,他們還建立共食制度,一人出一道菜;下午的「村村開講」,則邀請各方人馬,分享對農村生活的實踐與想像。傅偉哲說,由於苗栗靠山,都市化沒那麼密集,保留部分傳統農村面貌,例如以前的燒陶,都是珍貴的苗栗文化,未來希望請各領域的人,講述「一百種在農村生活的方式」。

抗爭之外,走入當地人生活
對擺攤的人來說,市集是互動交流、舒緩情緒的所在;對這群20多歲、大部份還在讀書的捍苗青,則是重新思考他人生活的起點。
游捷閔目前是台北市立大學大四生,大埔事件後結識捍苗青成員,毅然決然搬到竹南,留在苗栗耕耘,但她不斷思索:「除了抗爭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游捷閔說,要改變當地氛圍,不能只是抗爭,特別是像她這種外地來的人,更要深入當地人的生活。
傅偉哲則不諱言,辦市集其中一個目的是要留住年輕人,而且抗爭只是社會運動、以及每個人人生其中一個面向,捍苗青建立市集、辦刊物、經營咖啡店,都是為了讓抗爭更深入當地、走得長久。
村村市集每月第一個週六在建國花市舉辦,第三週在竹南咖啡,由於剛起步,雖然位在學區、住宅區,市集人潮仍有限,當地人還在默默觀察,不過謝文崇十分有信心,對學生主動參與讚不絕口,希望吸引更多社區民眾支持小地方市集,關心自己家鄉的社會議題。

村村市集營業時間、地點:
1.每月第一個週六9:30-17:00
苗栗頭份建國花市(建國國小旁,力行街、三民街交叉路口)
2.每月第三個週六13:00-18:00
苗栗竹南咖啡(竹南鎮大營路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