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為了讓孩童吃得安心,台北市、新北市紛紛導入營養午餐食品雲,台中市也預計在5月中上線,要求團膳業者登錄食材來源,今年2月爆發台南漂白豆芽菜事件,新北市利用平台,一小時內就確認未流入營養午餐。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潘國才說,年底前預估可以推廣到五都、桃園縣,不過目前僅有CAS、有機蔬菜可以追蹤到產地,其餘食材則只能回推到團膳廠商上一層。
調味料也要登錄

去年大統用低價棉籽油混充沙拉油,連小學營養午餐也中標,行政院科技會報去年推動食品雲,不過台北市衛生局腳步更快,9月推動「食材登錄平台」,因應工作忙碌的爸爸媽媽,昨天手機版正式上線,只要選定日期、區域、學校,就能知道孩子今天在學校吃什麼、食材從哪裡來,連調味料也不放過,除了菜色照片,營養師、食品技師名字全看得到。
以台北市銘傳國小為例,昨天營養午餐的米,來自台北市的聯友米糧行,CAS豬肉供應商是新北市嘉一香食品,白蘿蔔、紅蘿蔔、馬鈴薯等則來自雲林縣庄西農場,香油來自福壽、鹽和糖來自台糖,醬油是統一企業製造。
台北市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周秀儀表示,台北市298所國中小、高中食材已經全部上網,目前每個月會抽查一次,比對系統資料和廠商進出貨憑單,登錄不實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罰4~400萬,不過上路至今沒有抓到廠商違規。
新北市284所學校,今年2月也引入食品雲系統,結果馬上爆發台南豆芽菜漂白事件,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林冠蓁說,事件一發生,衛生局立即上網比對資料,只花幾分鐘,就確認完全沒有流入新北市,以前可能要一一請業者提供資料,可見登錄平台的重要性。
減低文件往返,業者也說讚
不過除了CAS、有機產品可以追蹤到產地,目前登錄平台只提供團膳廠商上一層資料。林冠蓁說,業界為了怕搶生意,通常不願意跟下游廠商說出更上游的來源,因此初步要求團膳業者提供上一手資料,至少發生問題時,可以縮小追溯範圍。
潘國才坦承,源頭追溯是接下來努力的目標,若各地衛生局有意願,可以自行列入團膳招標合約,但最大問題不在資訊系統,而是由誰來輸入,因為登錄資料可能增加業者負荷。
供應台北市47所學校的第一餐盒公司,總經理殷海汶不諱言,登錄資料確實增加業務量,公司甚至多請一位人員專門負責登錄食材,但相對地,以往有食安事件,可能要和2、30所學校公文往返,耗時耗力,登錄平台為業者、學校、衛生局省下不少力氣,「而且供貨商也比較不敢亂來。」
此外,殷海汶透露,食材上網後,曾有熟知食品界的家長向他們提出建議,某家公司的東西品質不是很好,衛生局反而沒有提供這種資訊,登錄平台促進更多訊息交流,也減少家長疑慮。
逛夜市也可知道食材來源
潘國才預計今年底完成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五都,以及桃園縣的營養午餐登錄資料,台中市應會在五月中上路,彰化縣也躍躍欲試。
不過台北市野心更大,今年1月已經開始輔導轄區內14家夜市,建立食材QR code,由業者出示進出貨清單,市府專人謄打上網,蚵仔煎裡的蛋、麵粉、沙拉油,甚至包裝材料,用手機輕輕一掃就知道從哪裡來。
台北市市場處攤販暨地下街管理科科長溫修煒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86個攤商配合,雖然因為不是強制措施沒有罰則,但市府每3個月都會檢查一次,食安事件後,民眾對夜市食材比較沒信心,將來就可直接拿起手機找到來源。
今年3月起,台北市也開始輔導校園食品及熟食登錄,以及夜市、賣場等連鎖店,周秀儀說,之後也會輔導伴手禮、餐廳使用這套系統,讓民眾買東西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