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下午公布各縣市衛生局稽查強冠公司生產劣質的「全統香豬油」流向,在劣質油流入的235家原料行與食品加工廠當中,已經確定有40家業者生產的110項加工食品受到波及,尤其以奇美食品的20項、味全食品的12項最多。
另外,強冠企業幫「工研整合行銷公司」代工生產的「合將香豬油」約69公噸,也流入全國各地約473家餐飲與小吃業者。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繼第一波稽查完「全統香豬油」流向235家原料行與食品加工廠的用途與終端產品後,第二波將針對合將香豬油流入的473家餐飲與小吃業者展開稽查。
馮潤蘭說,根據強冠公司的說法,這批劣質的「全統香豬油」生產供應時間主要介於今年三月至八月間,因此她呼籲消費者如果看到這110項加工食品的製造日期介於3月1日至8月31日之間,請不要購買;販售業者也應將這些產品下架,自主管理,否則將依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開罰。
擔心植物油有反式脂肪 改用豬油反而出事

根據食藥署公布的110項加工食品種類當中,中式糕餅、蛋餅皮、肉醬調味包、肉鬆肉酥等產品最多,也有部分是西式烘焙點心或麵包。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長盧訓指出,糕餅或烘焙業者使用豬油,主要是讓糕點或烘焙食品吃起來又香又酥,再加上許多業者擔心植物油有反式脂肪,所以改用動物性油脂替代,而豬油最容易取得也最便宜。
食藥署長葉明功今天也重新畫出強冠公司「全統香豬油」的查核流向圖。他說,非法業者郭烈成從環保回收業者胡信德工廠收購廢油後,除了賣給進威飼料廠作為飼料,未進入食品鏈之外,約有9批共242噸的劣質油賣給強冠公司。強冠公司透過混油,生產出782噸的「全統香豬油」供應給235家原料行或食品加工廠。
這235家原料行或食品加工廠當中,包含了強冠公司幫工研整合行銷公司代工生產的「合將香豬油」約69噸,以每桶15公斤裝、共計約四千六百餘桶,販售全國各地。其中台北市衛生局初步掌握「合將香豬油」的下游清單約473家,多為餐飲與小吃店。
另外,「全統香豬油」有41噸流向高雄市金利華食品公司製作鱈魚丸、雪蝦丸;約22噸流向基隆市西定路的油蔥店生產散裝的油蔥酥產品;約20噸流入味全公司的12項肉酥肉鬆產品。至於其他進貨量較大的合益56噸與信益41噸,使用全統香豬油加工的流向,地方衛生局正在追查。
另外,台北市衛生局今天也針對使用「全統香豬油」的佛晨及工研兩家公司,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開罰最高罰鍰新台幣300萬元,理由是這兩家公司「規避稽查、拒不提供資料」。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工研整合行銷公司委託強冠公司OEM生產「合將香豬油」達4,611桶,面對稽查,提出各種理由推辭3次,直到5日晚間10時衛生局稽查人員會同台北市警察局員警前往查察,拖延至今天凌晨4時才提供相關出貨流向。
另外佛晨公司向強冠公司進貨453桶「全統香豬油」進行批發,事件爆發後雖然已接受退回115桶,卻有338桶以零售不知去向,拒絕交代下游通路,因此台北市衛生局也開罰。
台北市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工研公司出品的「合將香豬油」(15公斤裝)主要銷往全台16個縣市、473家餐飲業者,主要多為中南部餐飲業,其中北市有26處,全部稽查完畢,結果有6家有現貨,已令業者下架封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