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競賽成絕響,農委會農糧署改以「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替代。首屆全國名米產地比賽結果昨天揭曉,總共有8個台灣知名稻米品種的冠軍產地揭曉,分別是「高雄147號的高雄市大寮區」、「台稉2號的台東縣池上鄉」、「台稉8號的宜蘭縣五結鄉」、「台稉9號的彰化縣竹塘鄉」、「台南11號的桃園縣桃園市」、「高雄145號的桃園縣八德市」、「台農71號的桃園縣楊梅市」、「桃園3號的新竹縣竹北市」。
十大好米熟面孔持續奪冠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的稻米品質競賽從「個別農民」代表地區參賽轉變成由「同品種的三位農民組隊」代表地區參賽,競賽方式也從區分「香米組」與「非香米組」,再細分為以「不同稻米品種」為組別競爭高下,但今年不同稻米品種組的冠軍得主,仍可看到往年入選「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熟面孔。
例如高雄市大寮區代表過去即以高雄147號、高雄145號經常贏得十大經典好米,今年仍以高雄147號贏得挑戰組冠軍、在高雄145號競賽組以0.04分的些微之差屈居第二。台東縣池上鄉過去經常以台稉2號入選十大經典好米,今年也贏得台稉2號競賽組的冠軍。彰化縣竹塘鄉過去也經常以台稉9號入選十大經典好米,今年在台稉9號競賽組奪冠,如探囊取物。
另外,過去常以「桃園3號」在十大經典好米競賽中贏得多項席次的桃園縣,在今年稻米競賽制度改變後,依然表現耀眼,分別在台南11號、台農71號與高雄145號這三個品種競賽組奪冠。
品種分組、地區團體競賽,強調產地特性
農糧署長李蒼郎說,農糧署自民國93年開始辦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選拔出全國冠軍米,順利產生四屆全國冠軍米王後,於民國96年起改為選拔「十大經典好米」,藉以鼓勵更多優秀稻農參與。
今年為了建立優質稻米品種與產地結合的形象,如同談到越光米就會想起日本新潟魚沼的概念,首度將賽制改以「品種分組」,並採地區組成團體競賽的方式辦理。在經過7-8月份的鄉鎮初賽,由各產地前三名優勝農友組隊代表該產地及品種參加全國比賽,再經主辦單位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確認農藥殘留檢驗及品種鑑定皆合格,共計有14個縣市52個鄉鎮90隊270人參加全國賽。
今年參賽稻米品種共有14種,依競賽規則,同一品種有6隊以上參賽者才能成為1組競賽,未滿6隊競賽的品種則併列為挑戰組。因此今年共計分為台稉2號、台稉8號、台稉9號、台南11號、高雄145號、台農71號、桃園3號及不分品種的「挑戰組」等8組。
今年因天氣影響 米整體偏硬、香味不足
農糧署指出,全國賽參賽稻穀於9月2日辦理公開取樣後,第一階段評選依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一等米)進行外觀品質規格及粗蛋白質分析,選出各組前3名團隊進入第二階段評選。第二階段評選項目包括糙米飽滿度、光澤、均勻度評鑑與食味官能品評選拔。
第二階段評選由學者、專家、餐飲業者、糧食業者、名廚等專業人士組成評選團評分。評審團解說代表、嘉義大學農藝系教授黃文理說,今年由於從個人代表轉為三位農民組隊參賽,所以參賽糙米樣本的外觀整齊度、飽滿均勻度、色澤差異性都較往年水準略低。
黃文理進一步表示,整體來講,今年參賽稻米口感偏硬,米粒有異味,若是香米,香味也較弱。加上氣候因素影響,第一期採收期間氣象預報雲嘉南與中部地區會有大雨,引發農民搶收,以致青米粒偏多,所以今年北部、高屏與東部的參賽稻米整體品質較好。他建議將來參賽鄉鎮可以在穀粒的充實時間與貯存方式做調整。
某些品種在特定地區表現特別好,可考慮發展地方特色
黃文理又說,今年競賽的結果,的確發現某些品種在特定地區的表現特別好。例如台稉2號組前三名集中在台東縣池上鄉、關山鎮與鹿野地區;台稉8號組前三名集中在宜蘭縣五結鄉、冬山鄉與三星鄉。因此他認為縣市政府可以考慮推廣發展具有在地特色的稻米品種。
在8組競賽隊伍中,「挑戰組」競爭最激烈,總共有7個品種23隊參賽,其次是「台南11號」競賽組的16隊,其餘品種組參賽隊伍則從6隊至12隊不等。黃文理說,由於挑戰組競爭最激烈,能夠脫穎而出,代表品質是這8組當中最優的。但由於多達7個品種23隊競爭,與其他組競爭情形差異太大,他建議挑戰組競賽方式再做修正。
今年挑戰組冠軍是高雄147號品種的高雄市大寮區奪得,組成參賽隊伍的三位農民當中,郭過溝曾獲得2008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吳俊賢曾獲得2012年全國十大經典好米,而他們所屬的產銷班成員過去也得過五屆十大經典好米的殊榮,堪稱實力堅強。
另外,新竹縣竹北市繼去年以77歲老農陳發生的桃園3號獲得十大經典好米,今年再度在桃園3號競賽組當中奪冠。巧合的是,無論是去年的得獎老農陳發生,或是今年參賽組隊贏得該組冠軍的成員竹北農民田守喜,都是竹北璞玉自救會的成員,他們均種出冠軍好米卻面臨農地被徵收的命運。
農糧署最後表示,為表揚首屆「名米產地冠軍賽」得獎團隊,預訂於10月4日在台北圓山花博園區爭艷館舉辦「2014農產品特展」的會場進行頒獎,歡迎各界前往共襄盛舉,見證台灣稻米產業的年度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