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石鯛肉質細緻、油脂豐美,是饕客的最愛,不過聰明的條石鯛不易上鉤,加上台灣夏季海水溫度高達30度C,無法以人工養殖,被稱為「夢幻之魚」,每斤價格高達1千6百元,水試所昨天發表新技術,利用海洋深層水調控溫度,首度用人工養殖,育出 條石鯛魚苗,希望兩年內可以量產,再技轉給養殖業者。
花東海洋深層水,成功讓條石鯛產卵
條石鯛又叫做「橫帶 條石鯛」,喜歡生活在25度C的海水溫度,在夏威夷和日本海域都看得到牠,台灣主要分佈在南部、北部及東北部,水深大約10~100公尺的海域,由於低溫成長慢,油脂特別豐美、肉細皮薄,又因不容易釣到,許多饕客稱為「夢幻之魚」,在市場供不應求,基隆和平島餐廳要價每斤1600元。
台灣海水溫度在夏季高達30度C,無法人工養殖條石雕,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引花蓮、台東溫度較低的海洋深層水,混合一般海水,調節溫度,成功用人工養殖方式,讓條石雕自然受精、產卵。
水試所助理研究員吳雅琪表示,條石鯛的產卵期在3~8月,水溫25度C、25小時後自然孵化,一開始引海洋深層水時還抓不到溫度的變化,花費一年才成功,目前育成量不多,只有兩批,希望在兩年後量產魚苗,將技術轉移給養殖業者。
條石鯛容易把釣鉤咬斷,而且非常聰明,「只要抓到一、兩隻,那一整群就不會再上鉤了。」所以開發出養殖技術非常重要。吳雅琪說,日本人因為太愛吃 條石鯛,特地開發出 條石鯛專用餌,也發展出人工養殖技術,但台灣緯度比日本低,因此遲遲無法養殖,不過未來若技轉給業者,還是先以滿足國內市場為優先。
根據漁業統計年報,台灣每年進口高達80億的冷水性海洋物種,水試所表示,台灣淡水資源有限,未來希望拓展養殖方式,將海洋深層水技術應用在冷水性生物,例如比目魚、海參、盤鮑等,同時減少對外國水產品的依賴。

可發展成花東美食特色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卻只有花東海域的深層水,可以較有效率地養殖 條石鯛,水試所水產養殖組組長張錦宜認為,若能結合條石鯛養殖,型塑成花東美食,可望打造地方觀光特色。
有趣的是, 條石鯛名副其實「秀色可餐」,體背側有7條黑色寬腰帶,胸腹鰭黑色,其餘各鰭鑲著黑邊,幼魚期的體色是金黃色,配上黑色腰帶,悠游水中時看起來優雅高貴,在觀賞魚市場獲得不少青睞。
吳雅琪說, 條石鯛和飼主的互動性高,只要餵飼料,或者手指隔著玻璃擺盪,條石雕就會跟著游過去,在觀賞魚市場很有潛力。不過她開完笑說,和這些魚相處這麼久,應該就捨不得吃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