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的保健食品有了新的選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謝寶全教授花了四年半的時間,萃取土芭樂葉片與桑葉後,依比例製成「芭樂桑」膠囊。土芭樂葉片中的多酚類與桑葉的生物鹼,能夠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阻止澱粉、蔗糖類被分解成葡萄糖,適合初期糖尿病患者隨餐服用,控制飯後血糖飆高。
謝寶全說,他的依據還來自於參閱國際研究報告,以乾燥的芭樂葉為材料,取得萃取液後,將萃取液加入糖尿病鼠的小腸黏膜培養皿,發現它可以降低小腸黏膜中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另外,韓國首爾的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也於2005年的國際藥理學雜誌上刊登研究結果,發現芭樂葉的萃取物會抑制某種蛋白磷酸水解酵素(protein tyrosin phosphatase 1B;PTP 1B),使糖尿病鼠的血糖降低。
運用阿嬤的智慧 土芭樂葉片控制血糖
謝寶全說,屏東是農業大縣,當初他看到市面上的珍珠芭樂,一顆以1元拋售時,心中很捨不得,因此希望幫芭樂提升加值利用。為了研究適合的芭樂品種,謝寶全特地回到彰化老家,他想到小時候生病時,阿嬤都會在珍珠芭樂的芯抹上鹽巴,讓他吃下,記憶中,那種芭樂有股特殊的澀味,服用後對肚子痛很有幫助。
當時,阿嬤主要是用珍珠芭樂和紅心芭樂,但謝寶全在幾次嘗試萃取、用不同比例調配後,都找不回小時候那種澀味。最後,他發現台灣本土的土芭樂雖然味澀,葉片卻最適合用於控制血糖。
另一個「芭樂桑」膠囊的成分為桑樹葉,桑葉的生物鹼(Deoxynojirimycin;DN)是桑類植物特有的成分,它的結構和葡萄糖結構非常相似,可以阻斷糖分解酵素,降低飯後澱粉分解為葡萄糖的機率。
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功效。胰島素是胰臟所分泌出來的荷爾蒙,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人體細胞,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因此,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葡萄糖就會積聚在血液中不能合成肝醣儲存,造成血糖過高,多餘的糖分就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成兩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是自體免疫系統出了問題,自體免疫系統會破壞產生胰島素的胰腺,導致患者完全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需要靠注射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是胰島細胞衰弱,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但初期仍保有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芭樂桑」膠囊主要適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胰島素功能才剛開始慢慢減弱的「初期」患者。
研發成果與屏科大建教合作 農產學接軌
謝寶全說,「芭樂桑」膠囊主要能抑制人體重要的糖化酵素與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人體的唾液中就含有糖化酵素,能直接使澱粉分解,變成容易吸收的糊精與麥芽糖;葡萄糖苷酶則幫助食物中的澱粉、糊精和蔗糖的吸收。因此,抑制糖化酵素與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等於切斷澱粉、蔗糖等轉變成葡萄糖的過程,糖尿病患者隨餐食用「芭樂桑」膠囊,能夠幫助控制血糖飆升。
「芭樂桑」膠囊研發後,與屏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教合作,並獲得103年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的成果傑出獎,合作研發廠商將膠囊命名為-葉力素。謝寶全表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過去以農業為主,培養出許多具有農業專長的畢業生,透過這項研發,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到工廠工作,讓產業、學界一條龍接軌,幫助學生就業。
醫師:產品樣本數過少 宜作為保健食品 糖尿病患者仍須向醫師諮詢
對於「芭樂桑」膠囊的新發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鄭筆聳表示,通常糖尿病的藥物要透過上千、上萬個作用於人體的樣本數,才能夠充分證實療效,但這項研發產品的樣本數僅十多個,尚不足以證實。
鄭筆聳說,控制糖尿病的藥物有六大類,臨床上最常用到的糖尿病藥物為SU 類(Sulfonylurea)及雙弧類(Biguanide)藥物,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是其中的一種,但效果沒有雙弧類藥物來得強。此外,有一定比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兩種以上的藥物,單靠一種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
鄭筆聳說,「芭樂桑」膠囊當成保健食品食用沒問題,但罹患糖尿病者,仍需要到醫院向醫師諮詢,因為這類的膠囊仍無法替代目前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罹患糖尿病患者若是自行服用,要當心可能會出現飯後低血糖的反應。
請問我住在新北市中和區,新北市哪裡有販售芭樂桑
請問我住在新北市新店區,新北市哪裡有販售芭樂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