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日本農業高校─以農、食、生活為主題 營造魅力農校

台灣的農業教育體制原本包括大學、專校、高職三類型,過去高農的學生總人數佔農業類總學生人數的50%以上。然而,隨著台灣經濟結構的轉變,如今農業專校已盡數升格為綜合大學,農業高職也由1958年的最高43所,遞減至今僅剩4所純農業職校,17所農工職校,學生人數僅10,974人,佔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總人數之3%(教育部,2014)。

農校除隨著農業在整體產業結構中的勢微而招生率下降外,更面臨學生素質低落、畢業生未能充份就業及農業教育工作不受重視的困境(黃晶瑩、翁淑琴,1996),加上家長對子女就農支持度低,農業高校面臨存亡之秋。

日本農業高校招生困難,每年減少3000名學生

與我們同為海島型的後工業發展國家─日本,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受到社會大眾輕農重商及學歷至上觀念的影響,日本的農業高校招生困難,學生數以每年3,000人的速率減少,入學的學生普遍有輕視勞動、學習動機低落及缺乏自信的傾向。

過去日本農業高校以培養具有農業經營能力的人才為目標,定位為職業學校;然而到了今日,農業高校畢業即就農者微乎其微,高校生畢業後多選擇繼續進學,使得農業後繼者人數大為減少。

此外,在效率優先的思考模式底下,擁有廣大腹地及設施、學生人均預算比一般職校高的農業高校,被視為經營效率差,因此,在裁定閉校或與工商職校合併的潮流下,農業學校數量日減。2013年日本高校中設有農業科系者僅佔全體4,981所高校之307所,而純農高校的更僅剩131所。當大學的農業教育逐漸將視野從一級產業的糧食生產延伸到生命科技產業時,農業高校存在的價值及在未來社會中的定位為何,開始受到質疑。農業高校何去何從?是日本現在面臨的課題。

提出21世紀農業高校行動計畫─生態•農業高中宣言

在農家的指導下,青年學習農務
在農家的指導下,青年學習農務

一方面,日本農業生產人口銳減,但另方面卻受到糧食系統全球化的影響,日本人的食安問題不斷,禽流感、牛海綿狀腦病(BSE)、進口農產品農業殘留等問題衝擊著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日本的民眾對食物安全及環境保育問題的關心度提高,進而提升對國產糧食自給率及環境友善型農業的希求。

因此,日本的農業教育者普遍意識到,農業教育必須跟上這股潮流,從環境保育的觀點培育多元化的永續農業人才,以因應生產、流通、經營之需求,並提升國人對農業的認識,進而培養能活用在地資源、活化地方的人才,才是拯救農業高校之道。

在農業高校的危機中,2004年日本全國農業高等學校長協會的特別起草委員會對全國農業高校的校長做了一份問卷,了解農業高校的校長們對於「21世紀農業高校的角色及未來展望」之看法。從這份問卷中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創造對地方的貢獻、與地方合作、與地方共生」,農業高校的校長們認為,學校廣大的腹地應與地方發展的需求妥善結連,發展「重視心的教育與生命教育的農業教育」。

基於此一問卷,全國農業高等學校長協會提出了「21世紀農業高校行動計畫──生態•農業高中宣言」(佐野幹男,年不詳):

我們宣示:在培育農業後繼者的同時,守護這片不可替代的、豐饒的自然與美麗的地球環境,尊重生命,並積極肩負起將國家推向循環型社會發展的使命。為此,我們推動以下的「五個基本方針」與「九個行動計畫」(表1)[1]

農業高校與地方緊密連結,九個行動計畫

這份行動計畫指出了,21世紀的農業高校必須與地方更緊密地連結,才能振衰起敝。新的農業高校方針加入了以在地農業資源為基礎的食農教育,具有提升學習者的「生活力」之效益:

學習者從大自然的體驗中感受到驚奇、感動,進而提升求知慾與愛護大自然的心;

從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過度功利競爭的傾向,學習從容自在的生活方式;

了解生產勞動的價值,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及對生產者抱持感恩的心;

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習者改變對農村的負面印象,提升對農業的好感。

因此在新的職校教育方針指導下,各地的農業高校開始以「永續農業」、「食農教育」及「活用在地資源」為關鍵字,全力拯救農業高校,營造魅力的農業學校!

22

以「農、食、生活」主題,營造以食農教育為基礎的魅力農校

例如,長崎縣立北松農業高等學校及諫早農業高等學校即以「農、食、生活」為主題,提出五個行動指標、十個行動策略的計畫,營造以食農教育為基礎的魅力農業學校。其策略內容包括:學校依照各科的專業規劃屋頂菜園、獨居高齡者訪問等活動;學生在學期間,必須學習食物製備及農務工作或到農家實習,也要支援學校在地方所推動之食農教育講習、交流體驗活動等。

透過這些實務經驗,促進學生對永續農業、安全飲食、地產地消、生命教育等食農教育的議題之理解;也協助學生與地方產生連結,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及貢獻地方、根留農業的情懷。

2012年京都府產業教育審議會以新的學習指導為座標,配合京都府所提出的「農林水產京力計畫」,指示未來的農業教育應重視適地適種,並與在地的農家、農業相關業者、行政機關團體共同合作,推動六次產業及食農教育,創造人才、活化在地特色(表2)。

23

例如此一計相關的報告書中即建議京都近郊的農業高校發展以京野菜為主的都市近郊型農業;而類似中丹或丹後地區這種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更應該以當地所面臨的農地廢耕及鳥獸為害為課題,發揮解決地方農業問題的使命。也應該運用農校師生的專業、學校的設備,積極推動高校以下的各級學校之農業體驗學習教育。

起步於21世紀初的日本農業高校革新計畫的實質成效如何,如今尚未可知,但可貴的是,這個行動計畫為21世紀的農村指出了方向,未來的農村不僅做為糧食生產的基地,更具有環境保育、水土涵養、景觀美化的價值。因此,農業教育必須因應未來時代的需求,培養出多元化農村經營人才。

特別是在強調農村與都市地位同等重要之今日日本國土發展方向,食農教育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將農業的重要性、飲食的智慧傳達給都市消費者,吸引更多造訪與深度互動交流。在食農教育的畫龍點晴之下,日本農業高校的校長們看到了農業的前景與農業教育的著力點,因而自信滿滿地打出了「動起來!農業高校!」的訊號!

(本文刊登於農訓雜誌297期,p.35-37)

參考資料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103年版) 。http://goo.gl/ZUaSxz

黃晶瑩、翁淑琴(1996)。高級農工職校農業專業科目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農林學報,54(4):1-12。

山本輝明(2005)。高知県の農業教育に関する研究──これからの農業教育のあり方について。http://goo.gl/i4Csh3

佐野幹男,年不詳。提言「21世紀初頭の全国農業高等学校の行動はいかにあるべきか」。www.jikkyo.co.jp/contents/download/9732028018。

京都府産業教育審議会(2012)。府立高校における農業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

(報告)。http://goo.gl/62Ciqd

上野忠義,2014

文部科學省(1996)。21世紀を展望した我が国の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第一次答申)。http://goo.gl/ZEFHwv。


[1]這裡所引用的是第一次的「21世紀農業高校行動計畫──生態•農業高中宣言」,該宣言到了2013年,因為東日本大地震之故,而新增「支援日本震災後農業復興,培育致力於減輕自然災害之人材」一條,內容也改定為「五個基本方針」與「十個行動計畫」。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