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抽驗食品真菌含量5件不合格, 2件紅麴米超標5倍 花生粉超標4倍

文/食藥署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與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共同執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103年下半年共抽驗食品11類217件,其中212件檢驗合格(合格率為97.7 %);5件不合格產品中,4件紅麴米之「橘黴素」及1件花生粉「總黃麴毒素」含量超過我國食品衛生標準。該等不合格產品已立即下架,並追查來源,依法進行後續查處。檢驗結果及產品資訊如文末附表。

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係針對各類市售食品進行真菌毒素含量之檢驗,上半年檢驗240件,有5件花生製品與2件紅麴米原料不合格;下半年抽驗花生製品、堅果類、香辛類、食用油脂與可供食品用中藥材等127件,檢驗黃麴毒素;米麥類16件檢驗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A;咖啡6件檢驗赭麴毒素A;紅麴製品52件檢驗橘黴素;蘋果汁10件檢驗棒麴毒素;鮮乳6件檢驗黃麴毒素M1。

經檢驗不符合「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者,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之規定,爰依同法第52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將該不合格產品予以沒入銷毀;5家違規業者,其中3家無法提供來源資料,已依法各處以新臺幣3萬元罰鍰,1家已限期改正完成,尚有1家辦理供貨來源追查確認中。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應購買衛生可靠和信譽良好廠商的產品,並確認產品包裝是否完整無受傷或破損,食品保存場所應控制良好之溫濕度,避免發黴:食物如有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應丟棄勿食用。同時,亦呼籲食品業者,應確保原物料符合衛生規格,並妥善儲存原物料,採用先入先出原則,如此才能確保產品之衛生安全,消費者之權益及自身之商譽。

12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