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飼養不等於友善養殖?專家:應朝向「最舒適室內環境」

國內出現小農牛奶直送平台「鮮乳坊」,獲得許多消費者支持,不過也有人認為,牛奶生產過程不人道,乳牛必須不斷懷孕,終其一生被搾取乳汁,關在小小的圍欄,如果小農還是集約飼養、使用藥物,那鮮乳坊就只是建立另一個品牌,對環境、生物仍不友善。

身為獸醫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長期以來社會都很關注乳牛的動物福利問題,但現在確實存在需求,因此應討論如何兼顧需求和動物福利,有些國外的酪農雖然採放牧飼養,但到底是否最符合動物福利,目前說法仍不一。

放牧對乳牛最好,但台灣環境不允許 研究「最舒適室內環境」

他解釋,乳牛是長期飼養的動物,在太密閉、悶熱、溼冷的場所都會緊迫,必須待在通風、舒適的環境,放牧需要夠大的空間,台灣很難達到,且牛隻有一定的營養需求,需由專業營養師調配飼料,若在外放牧,牛隻的泌乳量會受到影響,屆時為了符合需求量,可能要飼養更多乳牛,對動物福利不一定比較好。

專研牛乳的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認為,除非大家全都吃素,否則經濟動物不可能消失,討論經濟動物的動物福利,應關注「如何讓其一生得到最舒適的照顧」,台灣要做到放牧有一定的困難,第一是空間太狹小,坡度超過15到20度就會傷到牛的足蹄,且牛很會大便,若草原不夠大,糞便會壓到草長不出來,牛一躺下乳房就接觸到糞便,影響健康和牛乳品質。

她指出,放牧對牛的腳蹄比較好,牛應該也會比較快樂,但台灣的夏天太熱,不適合乳牛在外走動,下雨時也不能放牧,動物福利必須考量現實的環境,因此許多學者也在研究最適合乳牛的空間大小、地板、營養成分、牛墊的軟硬度等。

乳腺炎是動物福利的重要議題 動社呼籲公布相關數據

此外,施打抗生素和動物福利的關聯也值得深思。龔建嘉認為,施打藥物並不等於沒有動物福利,就像人生病需吃藥,牛生產完可能會發炎、天氣變化時感冒,若不施打抗生素,對牛隻更加殘忍,獸醫的職責就是在對的時間給對的建議。

至於藥物殘留問題,他表示,牛奶是台灣數一數二把關嚴格的產業,大廠的收乳車會混合許多小農的生乳,一旦被檢出殘留抗生素等藥物,必須賠償一整車數十萬元損失,酪農都戰戰兢兢,遵守安全停藥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乳牛必須不斷懷孕才能泌乳,因此乳腺炎一向是動物福利的重要議題,許多國家早已制定相關標準,希望鮮乳坊也能公佈相關數據,讓消費者更信任。

延伸閱讀:打破鮮乳壟斷,獸醫師上網賣牛奶 動保團體呼籲公佈酪農挑選標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