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不只花燈的高雄元宵 傳承百年的乞龜文化

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是天官賜福之辰,也是一般人所熟悉的元宵節,常稱燈節,在這節日可以欣賞五花八門的花燈。除了到愛河賞花燈外,高雄地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習俗─乞(祈)龜文化,代表著感念天地育萬物、祈添福壽的春祭儀式。自古以來「龜」被當作是長壽的象徵,龜齡常用以比喻高齡及長壽,因此間喜歡在喜慶的時候製作紅龜來加吉祥的氣氛,很多寺廟在元宵節的時候,往往會製作許多的平安龜供信徒們乞求,為善男信女們添福添壽的意思,在宜蘭、桃園、澎湖及金門等地,皆可見此習俗。

10997515_1022684841093723_4227824032341995410_o【乞龜為高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

據文獻記載,高雄地區的乞龜活動是從鹽埕三山國王廟發祥,近百年前傳說名為「高弟弟」男子,其妻臨盆卻難產,產婆束手無策,高弟弟打瞌睡時夢到一名王爺公,告知把灶孔的草綑拉出,可以保母子均安,醒後他依照王爺公指示拔出草綑,果然母子平安,他為感謝神恩,每年元宵節便製作一隻米糕龜至三山國王廟裡叩謝,高雄的乞龜習俗自此承襲開來。

而澎湖自清代即有乞龜的傳統,從日治時期開始,高雄地區有不少澎湖移民,在聚居地興建信仰中心,即為所謂的「澎湖廟」,也有移民所帶來乞龜傳統習俗。漸漸地,有些廟宇受到影響,也開始加入舉辦乞龜活動的行列。高雄的乞龜活動也以鹽埕區的密度較高,佳節一到,大大小小的廟宇,如文武聖殿、沙多宮、吉貝武聖殿、壽山宮、溫王廟及威靈宮等,皆熱鬧非凡。

11025849_1022687034426837_6990706702571555842_o【傳說高雄乞龜的起源地─鹽埕三山國王廟】

平安龜在元宵節時由信徒擲筊乞回,求得的人,來年以原數或加數倍奉還,以供別的信徒來乞求,求到大龜王的人也要做更大的平安龜來還,有些地方的大龜王更高達千斤以上;而有些廟宇為了信徒方便,也有「現還」的選擇,忘了還龜的信徒,名字可是會被廟方記錄下來。乞得之物攜返家中後,置於神案上燒香拜拜,再與家人分食或使用,取「食平安」之義,而乞龜的方式各家寺廟皆不盡相同,當平安龜未被信徒乞得時,頭是向著寺廟,當被乞得時,平安龜必須轉向外代表要跟乞得信徒回家,所以看到廟裡坐向不一的神龜,可別以為是擺錯位置囉!

10994322_1022684961093711_5967033323327429886_o【乞得的平安龜需將頭向外並插香拜拜】

早期的平安龜只有較傳統的米糕龜、麵龜、鳳片龜、花生糖龜、紅龜等,後來由於時代變遷,種類不斷推陳出新,有罐頭龜、糖果龜、金莎龜、沙琪瑪龜及綜合龜等,還有非食品的銅錢龜、台幣龜,琳瑯滿目,各個爭奇鬥艷,甚至還有近千斤的碩大米包龜,平安龜多由糕餅店製作,或由廟方人員合力完成,造型各具特色。

在高雄鹽埕區有間超過一甲子的頂芳老餅舖,每年元宵節前都會大量製作平安龜,是高雄傳承乞龜文化的重要角色之一。平安龜的造型可大致分為陸龜及海龜,澎湖的乞龜習俗多以身型較扁、四肢如槳的海龜為造型,同樣也是澎湖移民的許榮課老闆提及:「澎湖人喜海龜,除了與海島文化有關,也和海龜划得快、承載較多有關。」而後期其他廟宇也逐漸流行以海龜作為造型。

collage【各式平安龜造型】

11041958_1022684834427057_6426194621772143917_o【頂芳餅舖製作花生糖龜之情形】

10835119_1022685004427040_7076033417766849822_o【頂芳餅舖製作綜合龜之情形】

高雄地區舉行乞龜活動的眾多廟宇中,以苓雅寮的意誠堂規模最大,也是乞龜文化節的舉辦地點,首創「大龜王遊巡踩街」,讓本來靜置於案上的平安龜游上街頭,廟方更舉辦乞福龜造型創意競賽,讓傳統民俗以不同的形式與市民互動。元宵節來到高雄看花燈之餘,不妨到各個廟宇逛逛,欣賞各式各樣的平安龜,也可以體驗乞龜儀式,祈求平安並分享福份,感受一下高雄深具人情味的傳統習俗。

11037663_1022685084427032_6694244976729205478_o【高雄意誠堂廟前各式各樣的台幣龜】

10830667_1022686064426934_8859428397893495329_o【高雄意誠堂大龜王遊巡踩街活動(劉能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