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柯P,非基改校園午餐的SOP在哪裡?

文、圖/黃嘉琳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大動作關心校園午餐:裁示各校可彈性調整午餐費用,漲幅上限10元,價格反映在增加食材變化和檢驗次數、增加使用非基改和有機產品供應次數並減少多重加工製品使用,一般學生調漲費用由家長負擔;也首開先例要求教育局整合學校午餐供餐流程(草案),且於四月通過施行,將SOP運用於學生校園飲食規範當中。

640px-柯文哲_(15972701052)
Photo credit: zhenghu feng from Tokyo, Japan

選前柯P曾在公開場合回應台北市的媽媽們要求,簽署了「基改食材退出校園午餐」承諾,宣布調漲費用的新聞稿裡確實將增加非基改產品放進去,看來是踏出了實踐承諾的第一步。不過,這步踏得挺虛,一方面是把改善午餐品質如提高非基改食材次數的決定權丟給學校和家長;一方面檢視他念茲在茲的SOP,根本未見具體實施的規劃。

記得柯P當選後在上下游新聞市集訪問中亦曾表示「我們已經簽署了承諾書,可以朝那個方向(非基改)前進,但市場因素很重要,因為基改便宜30%,所以我自己是比較猶豫,方向原則是可以,但我真的沒有idea。」

在這次學校午餐SOP的草案裡,很遺憾地看出來,柯市長確實沒有idea:不但未要求優先採購非基改食材,連基改標示要求都付之闕如。在落落長的幾十項作業內容、流程和表單裡,無一處納入基改食材的相關規範。僅於食材驗收參考規格的「豆製品、麵筋類」一類提到,如進貨規格為「非基因改造」須提具證明。

IMAG1730

台北市教育局曾說明,要求各校和團膳業者須明確告知學生和家長是否使用基因改造食品,但事實上幾乎沒有成效。就以柯市長訪視午餐的永安國小和公館國小當周菜單為例,到「臺北市食材登錄平臺」上查詢,永安國小三月2日的「蒜苗肉片」、訪視當天「香菇肉燥」中均使用到豆干、公館國小三月2日「貴妃豆腐」裡的板豆腐等,皆無註記是否為基改食品。去年上線的食材登錄平台,本應提供一個北市學生飲食追蹤追溯系統和飲食教育機會,然而經柯市長旋風掃過的校園午餐訪視,學童與家長還是只能看到表面的菜色,並無由了解全面透明公開的食材來源以及實踐配套的教育意涵。

另外一個idea再提供給柯市長參考:衛生福利部已公布基改食品標示擴及散裝食品提早於今年六月分階段實施,其中包含之前未納入規範的學校飲食部分。優先落實午餐菜單基改標示,完全無需增加成本,即達成資訊透明目的,也對柯市長大力推動的校園飲食教育甚有助益。

我們理解在經費與採購等因素限制下,全面採用非基改食材或非一蹴可及,但既然承諾了方向原則,應讓市民看到逐步實施的政策。加上連台北市的團膳業者都集體宣示,在經費調高五元的前提下,九月起就可全面改用非基改黃豆、玉米製品,可視為對柯P午餐政策的正面回應。然而,目前台北市約一半國中小由團膳業者提供營養午餐,近九成的國小並不在團膳業者供應的範圍內,北市所有學童的非基改午餐,有待柯市長團隊積極作為。

柯市長,為了實現選前對市民的承諾,務於新成立的食安委員會中研議,採購規範中需納入優先採購非基改食材,我們期盼看到明確期程規畫,盡早全面落實校園午餐非基改的SOP。


原刊載於2015年3月13日蘋果日報《柯P,你要給孩子吃什麼營養午餐》,本文增補更新部分內容。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