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種菜正夯,不過在都市種一座「食物森林(food forest)」恐怕很少有人聽過!
為了讓種樹成為眾人之事,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今年引進美國西雅圖傑弗森市立公園(Jefferson Park)的食物森林概念,邀約地方居民和志工,在新竹高鐵站旁一塊空地開闢全台第一座公有食物森林示範處,以樸門農藝的「香草螺旋花園」農法為基底種植蔬菜、香草,並在迎風面上栽種果樹,讓都市農耕的生態「立體化」。
食物森林是向傳統採集生活學習
多年來推廣種樹綠美化的梧桐基金會,觀察社會上願意投身參與種樹行列的民眾同質性太高,再加上許多種樹活動都在比種樹苗的數量,卻不關切樹苗種下後的生長,種樹的意義無法深化,於是基金會靈機一動將「食物」和「森林」連在一起,引進西雅圖傑弗森市立公園行之有年的食物森林。
食物森林其實不是全新的概念,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提到,早期人類社會身處採集、游牧等生活時,森林是扮演源源不絕提供食物的地方,不過自從社會演變至農耕、畜牧後,人類為了方便大量生產食物,因此大規模砍伐森林,大面積栽種單一作物,食物成了多數人必須透過購買才可取得的物品,而往往這樣的購買沒有太多的選擇權。
多層次利用 森林生態更立體
「環境決定人類怎麼吃,但當食物遭到大多數的廠商主宰,如果我們不從頭自己創造,我們會有自主權嗎?」朱慧芳依循著這樣的思考發現,相較於農田,森林的使用非常多層次,森林裡的大樹能提供鳥類棲息、蕨類攀爬,中間還有許多循著陽光生長的植物,而這些植物都可做為生產作物,她看見森林的生態系不但立體,而且還具有包容、共享、循環再生的特性。
梧桐基金會於是找上新竹縣政府,剛好環保局長黃士漢近年推動低碳社區時,發現居民參與度始終有限,在了解食物森林的理念後,發現「一拍即合」,便將新竹高鐵站旁的一塊6公頃的空氣品質淨化區提供給梧桐。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黃士漢說,綠地不只種樹還可生產食物,這樣的概念若能深耕推廣,還可帶動居民自主照顧社區旁的空地。
向大自然學收納法 開闢螺旋菜圃
梧桐在今年三月開始整理該塊空地,利用800坪的面積開闢全台第一座食物森林,不過在整理時發現空地下竟埋藏許多水泥廢棄物和大小石頭,於是他們向「大自然學習收納美學」,仿照樸門的「香草螺旋花園」農法,在土地上放入環保局利用廚餘直接發酵的有機土壤,並將廢棄石頭排成直徑約有4公尺的螺旋狀,形成中央高起、越往外地勢越低的螺旋菜圃。
新竹每至冬季總會刮起強烈的北風,梧桐招募志工在迎風面上密集的種植67棵果樹,總共約25種,再加上螺旋菜圃目前播下的8種蔬菜、香草植物種子,梧桐基金會經理陶曉怡開心的說:「根本是一年四季都有產出!」
食物森林也是打破階級 供農作物讓大眾享用的一種形式
朱慧芳強調,食物森林和近年來許多地方推廣的田園城市不同,田園城市是公家將土地切成一小格一小格,提供給民眾承租,生產的食物仍是私有的概念,但食物森林主張「共耕、共種、共享」,這裡的共享不僅是耕種人間的共享而已,而是願意走進森林裡的所有人都可自行採收享用,是大眾共同勞動後結果。
朱慧芳進一步說,食物森林也是打破社會階級的一種模式,畢竟有機食材的消費並不便宜,生活在底層的民眾在現有的食物鏈下只能吃著糟糕的食物,這類共享共食的食物森林若能推廣至全台,也能提供消費不起好食材的民眾另一個選擇。
梧桐每個月都會在高鐵新竹站旁的食物森林基地上舉辦工作派對,同時也舉行食物森林大賽,向社區、學校等地方徵件,期盼食物森林的概念能逐步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