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食慾不振,許多人偏好以三明治、沙拉等「輕食」當主餐。不過香港卻傳出有16人疑似因「洪瑞珍三明治」而食物中毒,並通報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食藥署表示已於週末要求各地縣市政府針對15家洪瑞珍店鋪稽查,目前並無傳出重大違規情事。
食藥署也表示,由於整起事件購買地點不同、經銷商不同,來源也有可能不同;加上洪瑞珍三明治強調保鮮期僅有3天,因此是否運送、保存方式不佳導致三明治腐敗,都是調查重點。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也認為本案經驗值得當作「借鏡」,讓政府、管理者理解地方性產品流通到全球市場時應注意的潛在風險。
他說,洪瑞珍本來只是在地生產,在地販賣,供當地消費者購買食用的三明治,本來就不是做來量產和外銷的,卻因貿易商讓商品流入「全球化市場」。由於洪瑞珍三明治在香港販售的方式有網購、大賣場與超市等不同管道,而有不同的運送、保存、冷藏的方式,因此污染的風險也不同,因此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貿易商、網路個體戶、跑單幫的,如何進行食品的進出口,才有辦法思考應如何管理。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於上週五(7月31日)發布報告,指稱有16人疑似因食用洪瑞珍三明治(港稱三文治)而發生腹瀉、嘔吐、發燒等食物中毒症狀。經我國食藥署掌握資訊,初步了解可能是由彰化洪瑞珍北斗店製造、出貨給凱郁生技公司,再銷往香港。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可能,」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表示,根據香港提供的資料,食物中毒的民眾分別在超市、店面、網路等不同樣態的通路購得洪瑞珍三明治,因此是否來自「不同的洪瑞珍」,還需待香港政府進一步調查才清楚。
知名的「洪瑞珍三明治」,雖然「招牌同一款」,但15家店的「老闆攏不同」,因此必須釐清是「哪一家」的三明治出問題;而4食藥署已要求各縣市衛生局針對台灣15家洪瑞珍業者進行稽查,王德原表示目前還沒傳出重大違規的情事。
前往彰化北斗洪瑞珍稽查的彰化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表示,凱郁銷往香港的三明治是由北斗店提供,相關人員已於週末前往店鋪、製造工廠稽查,但抽驗樣品報告後續才會出爐;目前衛生局已用較高規格要求製造廠商符合衛生規範。
不過林毓芬強調,整起事件的「保鮮過程」也相當重要。她說洪瑞珍三明治僅可保存3天,因此洪瑞珍北斗店、凱郁,以及香港超市、通路是否依照相關衛生標準保鮮,且運送過程是否完善都是調查重點。
負責稽查凱郁的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由於公司設在台中,相關資料還需進一步釐清;不過北市衛生局發現凱郁公司並沒有在食藥署的「非登不可」系統上,已要求業者限期補登。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也密切關注香港方面化驗洪瑞珍三明治的結果,如果檢出病原菌,可以用來調查回推可能的汙染來源究竟是源頭還是運送過程所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