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食農食米種籽教師研習台中場掠影

食農食米種籽教師台中場上課地點鄰近建於清光緒34年的台中公園,可藉機參訪鬧區中的靜與淨土、看看台中市定古蹟的湖心亭與百年老金龜樹!

P_20150801_082708_HDR

開場由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張瑋琦教授親自主講,她用充滿活力與熱忱的聲音貫穿全場,提綱挈領的說明食農教育涵蓋農事、烹飪、飲食與營養教育。是透過親手做的體驗學習過程,帶領學習者認識在地農業、飲食生活方式和兩者所形成的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關聯,以建立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傳承良好的飲食文化傳統。這也同時宣示這三天課程的重要內涵!

P_20150730_095032_HDR

遠自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舟車勞頓而來的王怡茹教授,從山味、海味、台灣味來看待台灣米食文化的傳統與創新。舉凡上元節、三日節、端午節、半年節、七夕、中秋、重陽、立冬、冬至,皆有節日的文化與米食餐點。四時節氣吉祥迎春、清熱越夏、涼補接秋、溫補過冬;生命禮俗縱貫生日、四個月、婚俗與喪葬完全齊備。湯圓、麻粢、米粉、米糕、麻油雞飯、各式粿類,另人垂涎三尺!

P_20150730_152628_HDR

來自通霄城中國小的康以琳食農公主著實令人驚艷,對於鼓勵型男靚女投身食農食米教育相當具有說服力!在她講解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完整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從植物的堅韌生命力處處可見學童突破的創造力。玉米田迷宮不論成敗,親手搭建瞭望台的守護農作概念,玉米田大逃殺的活動帶領皆極具創意!

P_20150731_091203_HDR

原以為教學活動設計的紙上談兵可以談笑風生,孰料農夫老師與高國中小教師的腦力激盪卻擦出創意火花,直到放學都還欲罷不能。季節性作物以食米、黑豆為主的種植與農產加工,各組在大同間要獨創小異。雖然大家都不藏私地樂於分享食農教育曆與教案、甚至派人四處宣傳慧眼獨具之處,但項莊舞劍、意在專利已註冊請勿侵權。

P_20150731_154927_HDR

學經歷異常豐富的中興大學張騰維老師的吃米、知米課程,讓一群有機稻農的米食嗅味覺再開發;水稻品種的生長特性、食用口感與加工品的解說,讓一群吃鹽不比吃米少的專家,重新思考自家水田最適合的稻種;米食評比的色澤、香氣、口感、黏唇程度,尤其撼動人心一字排開的五鍋有機米飯真是讓人細細咀嚼、慢慢回味,胃口大開!

P_20150801_120710_HDR

P_20150801_115801_HDR

每一組、每個人都要上台的食農教育曆、食農教案分享著實令人眼界大開,農夫老師的誠意灌注在農作上、教師的熱忱投入於活動中,兩者交融的成果展現在各組的口說與肢體展現之上。雖然是急就章、但架構完整章法整齊;雖然是即興之作、但長期投入的心血斑斑可考。公開陳列、專家點評,壓下不小;集體創作、心意交流,交友無數!

P_20150801_133945_HDR

觀樹教育基金會江進富老師說明實踐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結合苑裡的「裡」字建立「裡山塾」。在苑裡的淺山丘陵環境中,挖掘里山智慧,學習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故事,傳達裡山塾以「里山生活」及「食在很重要」兩個議題做為中心的畊讀大地體驗活動成功發展過程;簡單、平凡中透露出繁複與偉大!

P_20150801_151449_HDR

 

三天研習會後大家惺惺相惜、依依不捨,紛紛與同組夥伴邀請張教授合影留念。尤其是原住民部落共同產銷平台提供的秋葵、雨來菇、小米粥點心,以及費心製作的部落有機農產品特色餐點,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期待0811宜蘭深溝進階課程再相逢!

P_20150801_162217_HDR

P_20150731_121551_HDR

P_20150801_145720_H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