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3)土地掠奪的迷思

編按:

全球農民團體「農民之路」於本週末來台參訪,上下游新聞市集與主辦單位合作,共同製作「農民之路」訪台專題,介紹農民之路在世界各地的努力,以及來台交流的精彩過程。本系列首先刊出農譯小組翻譯2011國際農民反土地掠奪大會結論與報告,節錄部分內容在上下游發表。農譯小組由一群來自台灣各地、關懷農業的翻譯志工組成,過去兩個月來協力翻譯美牛與國際農運的關鍵文件。翻譯全文刊載於此次農民之路訪台演講時會發送的手冊中。英文全文下載,及本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連結。

——————————————————————————————————————————

什麼是土地奪?舊現象,新外表

[註1]土地掠奪並非新的現象,它與殖民過程相似,也和幾世紀以來,種植莊園(plantation)大規模擴張、侵入可持續家庭農場(sustainable family farming)土地的情況類似。仔細觀察農村,你會發現土地掠奪的內容及形式極為多樣,比如:女人在丈夫過世後被驅離土地;採礦、採油公司以及觀光計畫、大型莊園、軍事基地等將小農驅離土地。而投資客也不總是跨國企業或外國人,有時是當地居民或本國人。這些將女性與男性小農逐出她們土地的行為就是土地掠奪(land grabs)。

然而與先前的土地掠奪形式不同的是,今日的財團與國家展開了大規模的掠奪戰,以長達30年到99年不等的租約,在他國攫取大範圍農地,用以生產主要糧食(多數做為飼料)進行出口貿易。

此類土地搶奪的新情勢,源於2007年與2008年的糧食與金融危機:面對全球市場的糧價上揚,有些國家將農業的生產與當地脫鉤(delocalize),把生產轉往國外,以維持糧食供給。此外,金融危機將土地所有權轉變成金融界的獲利來源。目前,土地所有權的投資收益比三項大型投資──黃金、股市、與房地產業還高,且大部分的財富是直接分配到資本家的口袋。因此,與其說是投資,不如說是竊盜。

由於地利肥沃、且土地較其他地區便宜,非洲大陸受土地掠奪的影響最深。此外,大部分的土地並沒有土地所有權狀,這使得跨國公司取得土地的過程更輕易。然而,除了非洲,土地掠奪同時也發生在亞洲及拉丁美洲。

2landgrabbing

圖:「土地掠奪的地理學」
土地掠奪者:土地投資客的來源國,他們在海外取得農地以進行食物生產
土地被掠奪者:被投資客當成目標的國家
兩者都有:同時是土地投資客的來源與被當成目標的國家
在這些國家中,超過10%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

※規模與速度

60幾個國家被數以百計的企業與數十個政府當成目標。

世界銀行(2011)指出,從2008到2009年,在全世界,五千六百萬公頃的土地被出租或出售。根據國際土地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Land Committee)(2011),從2001年起,被出售或出租的土地面積達到八千萬公頃。並根據Matrice fonciere(2012),共有兩億兩千七百萬公頃的土地已經被出售。

全球土地計劃(the Global Land Project)(2010)指出,2009年在非洲,27個國家中有六千兩百萬公頃的土地被交易。奧克蘭機構(the Oakland Institute)(2011)的資料則是在20個國家中有五千萬公頃的土地被交易。

根據美國諮詢公司(High Quest Partners),私部門已投資150到500億美元。並預計在短期內,總數會達三倍之多(從450到1500億美元)。

退休金與投資型基金是土地掠奪戰的要角

土地掠奪是個全球化的現象,是由各國的政府、地方與跨國精英,以及跨國企業所發動,目的在於掌握世界上可貴的資源。一連串的國際金融、糧食與氣候危機促使富國的投資客與政府爭相投入這場農地與自然資源的掠奪戰。在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代,這些資源是唯一保証有賺頭的安全投資。

退休金與各種投資型基金是這場全球土地掠奪戰的要角。國與國之間持續為了自然資源的控制權而開戰。世界銀行與區域性開發銀行依然鼓勵搶水與搶地,因為他們推動實施利商政策、為工業投資客提供融資與擔保、並且廣泛推動一種掠奪性的、為害不淺的經濟發展範式。

世界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UNCTAD)甚至提出七項原則來合理化私人與國家資本掠奪農土的行徑。

主要進行土地掠奪的,大多是國家、私人企業與多邊機構(multilateral agencies)。

在一些特定例子中,是國家要求、提倡、與促進(土地掠奪的)協議。這些提出「要求」的國家,多半來自波斯灣地區、南韓、中國、日本、以及前利比亞政權。然而,也包括其他國家與組織,如: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模里西斯、南非、西非經濟與貨幣聯盟(the West Afric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等等,例如,菲律賓政府曾經提供土地給波斯灣區國家與中國。

因此,這並不總是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買地的問題,而是工業化農業(industrial agriculture)取代了可持續性家庭農場(sustainable family farming)的問題。

國家介入的方式是替投資客打開大門,並制定有利於他們的法令。許多國際文件並未交付法律仲裁機構,以查明土地是否合法取得,或是這類交易是否侵犯人權。另外,合同的簽定保障了投資客,使之在百年內可免除賦稅義務。

國家在此過程中主動介入,然而,卻是企業引導這些計劃(無論是自願或受國家鼓勵)。投資基金已成為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土地掠奪的最重要角色之一,並與食品加工產業與部門形成競爭關係。

最後,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d)、發展銀行(development banks)、雙邊合作組織與國際機構(organizations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這類的多邊機購,也宣揚這樣的協定。

國際金融組織在不同層次的介入,這是透過:

1. 資本分配:透過提供貸款給國家。

2. 理念及政策的闡述:介由把給與國家的服務與諮詢一般化,使政策得以實施。

3. 外國直接投資。

4. 貨幣權力:介由影響國家的決策方向。

「所有人都贏!」的迷思

土地掠奪時常被以對投資客、小農、其他在鄉村工作的人、及社會大眾有助益的「社會的進步」與「農業的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的面貌呈現。同時,土地常被認為是無人居住(uninhabited),或管理/使用不當,然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真實的狀況是,男農、女農,及家庭農戶失去耕地,且工業化農業更破壞了環境、使鄉村逐漸解體。

除此之外,最大的受益者是搶奪他國土地的國家的糧食安全。當世界糧食的生產量足夠養活100億人口時,土地被掠奪的國家卻陷於饑荒之苦。如同在其他大洲,在非洲也是主要由家庭農戶(family farm)養活其他人口;因此,包含男女的農民與小農,只要能使用土地,就可為根除世界飢荒問題做出貢獻。

2landgrabbing_2
(圖:家庭農戶失去耕地,而工業化農業破壞了環境及鄉村社區。)

[註1] 整理自Grain和AGTER的報告,以及參與者的回饋。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