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吃月餅、賞月,已是許多民眾本周末的必備行程;然而根據香港最早從事剩餘食物回收的非營利組織「食德好」估算,節日過後全港共會丟棄100萬顆月餅。台灣雖尚未有組織進行類似統計,但未售出加上購買後未食用的月餅,恐也將造成不少浪費。
食德好表示香港每日香港每日浪費3600噸完好食品,該組織七年下來,也才努力回收約400噸的食物,而月餅雖也可回收、再分送,但若不從源頭減量,「有上百個食德好也不夠。」
一個佳節,100萬個月餅遭香港人丟棄
鳳凰酥、鳳梨酥、芙蓉酥、芋頭酥、綠豆椪,一盒盒附有塑膠包裝、塑膠底座和防腐劑的月餅,讓人看得目不暇給,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選擇;然而佳節一過,這些月餅彷彿成了「肥胖惡魔」,常讓人在吃多發胖、丟掉又嫌浪費的兩難間抉擇。
根據香港非營利組織食德好在今年暑假的統計,340份有效問卷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表示去年月餅多得吃不完。
食物回收計劃項目主任范健儀說,多數是多1、2個,但仍有部分的民眾反映多出3個以上、甚至1盒,「換算下來平均每個家庭多出了1.2個月餅。」有35%的民眾會選擇將多出來的月餅「直接丟棄」。
范健儀說,如果將這些數據推算,將多出的1.2個月餅,乘以香港240萬戶家庭,再乘以35%的丟棄率,今年將有100萬個月餅遭到丟棄,相當浪費。
2年回收2萬個月餅,食德好籲少購買、少浪費
因此今年食德好在各大商場、商業區設置70個回收箱,民眾可直接投入沒過期、未拆封,卻吃不完的月餅,食德好將派工作人員前往收取。
「我們強調月餅只回收到本週五(25),因為我們不想讓弱勢家庭覺得是『吃剩的』。」范健儀表示,工作人員會將月餅直接分派到附近需要幫助的社會弱勢,包括養老院、獨居老人、遊民、低收入戶及重症病患,同時減少食物的「碳里程」。
目前食德好已經回收1千多個月餅,「但越接近中秋節,數量就會暴增。」范健儀說,2013、2014年食德好也有回收月餅,各收到1.2萬、8千個月餅,今年估計也會上萬。
儘管月餅能藉由回收、分派減少食物浪費,但食德好其實更希望民眾以水果、電子賀卡代替月餅消費,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
「於是我們也和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社會企業、商場簽訂惜食協議,」范健儀表示,目前已有70家企業簽署。
香港每日浪費3600噸浪費,「食德好」7年才回收食品400噸
其實食德好已在香港從事剩餘食物回收工作長達7年,而這些剩餘食物並非一般印象的「廚餘」,絕大多數仍是可使用、食用的食品、食材。
「我想是香港人的眼睛比較刁、比較毒吧。」范健儀說,和食德好合作的菜販曾向她反映葉菜只要放一天、有一點枯萎,就會被消費者排斥,因此只要攤販會將當天賣不完的蔬菜直接丟棄,
「食德好會將這些還可料理的食物回收、分派。」至於不能食用的蔬菜,則會交由農民製成堆肥、重新利用。
「像麵包業者也是不把麵包放過夜的,」范健儀說,剛開始有幾家店家一天就能回收100個要丟掉的麵包,是經食德好統計、將數字送回麵包業者的中央廚房,他們才開始減少產量到約20個。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能從源頭減量,」范健儀說,根據統計香港每日會浪費3600噸完好食物,食德好7年累積下來只節約400噸,「可見就算有上百個食德好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