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玻璃時尚 專業分切凸顯豬肉價值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但現代人可能相反,吃了一堆豬肉,卻不知道豬怎麼來。動物營養品起家的祥圃實業,繼養豬、開餐廳後,今年耗資上億建造台灣第一個豬肉博物館,除了介紹世界七大名豬、台灣養豬歷史,還結合自家豬肉分切場,搭設透明天花板,讓遊客親自看看豬排店常見的腰內肉、頂級松阪豬是什麼部位

透明玻璃可一覽豬肉分切過程
透明玻璃可一覽豬肉分切過程(攝影/林慧貞)

找不到人分切,乾脆自己設工廠

祥圃是台灣老牌動物營養品公司,創辦人吳昆民正是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父親,30多年前,他是一個到處兜售飼料添加物「歐羅肥」的業務員,胼手胝足拿出2百萬積蓄,創辦祥圃代理國外動物營養品,挺過口蹄疫,一路做到每年18億規模,從代理升級到製造商,國內前幾名飼料廠商都是他的客戶。

越瞭解這個產業,吳昆民越發現,給豬好的飼料、生長空間,在豬活著時就好好照顧,才能讓消費者吃到健康又美味的肉,因此2011年他決定投入養豬產業,甚至開了一家用在地食材和自家好豬的餐廳「良食究好」。

吳昆民希望讓優質冷藏豬肉進到消費者餐桌
吳昆民希望讓優質冷藏豬肉進到消費者餐桌

只是這一投入,卻又發現台灣豬肉產銷,對生產高品質豬肉極度不友善,「我現在99%的豬都還是進到拍賣市場賣給盤商,只看外觀、重量。」即使採用和丹麥規格一樣、相對友善的母豬自由夾欄、高品質的飼料和營養品,辛辛苦苦養了半年,祥圃最後仍因沒有自己的屠宰場和分切場,無法打出品牌,只能送到拍賣市場秤斤論兩。

長久以來的無奈,加上看見養豬大國丹麥積極推動產銷履歷,讓祥圃毅然決然砸下重金,在家鄉雲林購置近5000坪土地,成立自己的分切場「良作工場」,全程15度低溫分切,包裝後當場印出「身分證」,載明豬隻來源、重量、屠宰日期等等,用自己的冷藏車直送餐廳。

好的豬肉分切場可創造出豬肉的價值
好的豬肉分切場可創造出豬肉的價值(攝影/林慧貞)

客製化服務分切,迎戰進口冷凍肉

「分切是豬肉中很重要的一環,有分切場才能為顧客客製化服務,創造豬肉的價值。」吳昆民說,豬肉好不好要切開後才知道,採用冷藏運送既能保持豬肉的鮮度,衛生安全也更有保障,「而且未來台灣若開放更多冷凍豬肉進口,高品質的冷藏豬會是我們的優勢。」

一般菜市場的後腿肉、里肌肉不會完整去除表面筋膜,吃起來比較韌,老人家咬不動,祥圃提供少見的去筋膜服務,目前四條產線每天可分切600隻豬,不過豬肉屠宰是另一項專業和大投資,目前祥圃尚未考慮跨足。

祥圃分切場有難得的去筋膜服務祥圃分切場有難得的去筋膜服務(攝影/林慧貞)

吳昆民的兒子、良食究好執行長吳季衡說,未來除了祥圃自己的品牌,也會替有心成立自己品牌的豬農分切,建立品質標準,推廣台灣高品質的豬肉,跳脫目前重量不重質的拍賣、產銷制度。

目前祥圃的分切場還在測試階段,實際利用不到產能十分之一,許多豬農也還在觀望,不過吳季衡相當看好未來冷藏肉市場,因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抬頭,飯店、餐廳也希望找到好的豬肉,蓋完分切場後,已有10多家餐飲業者主動詢問。

吳季衡(左)和吳昆民(右)2
吳季衡(左)和吳昆民(右)攝影/林慧貞

消費者實際看分切,珍惜得來不易的豬肉

只是切豬肉就切豬肉,為什麼要特地用透明天花板,讓遊客看到血淋淋的過程呢?

身為雲林農民之子、中興大學畜牧系畢業,吳昆民很早就體會務農的辛苦和專業,母豬要是半夜生小孩,睡夢中也要趕去,可是外界的誤解卻根深蒂固,「很多人覺得放牛班的小孩才會當農民。」這個分切場和豬肉博物館,就是希望讓民眾知道食物得來不易,尊重這些為大家貢獻生命的動物,以及默默付出的農民。

良作工場二樓掛著好幾幅豬肉分切圖,介紹常見的里肌肉、後腿肉,以及珍貴的松阪豬、豬頰肉等等;另一邊的展場則詳細介紹台灣豬肉品種,以及Q版世界七大豬種介紹,從金華火腿介紹到世界知名的西班牙伊比利豬;一樓則預計設立市集、餐廳。

雖然無法直接讓遊客直接到養豬場參觀,不過良作工場用擬人化插圖,詳細描述豬怎麼睡覺、生小孩,甚至將友善畜牧的自由狹欄搬到展場,堪稱一大創舉,未來將採預約制度,由專人導覽,吳昆民希望,良作工場成為兼具創意和在地深度的觀光景點,讓更多人走進這個農業大縣,認識你我餐桌上的豬肉。

祥圃用不同燈光和溫度,介紹冷藏、冷凍和溫體豬差別
祥圃用不同燈光和溫度,介紹冷藏、冷凍和溫體豬差別

延伸閱讀:松阪豬在哪裡?達人帶你認豬肉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