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M2.5濃度超標3倍 罹患肝癌風險高

台灣空汙問題嚴重,年均PM2.5暴露量為32µm/m³,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3.2倍、美國標準的2倍多,若達到「紫爆」的瞬間濃度,更高達71µm/m³,現在我國研究團隊更證實,PM2.5濃度不只造成心肺疾病,更和肝癌發生率有直接相關。

研究人員將民眾資料依照暴露濃度分組,經分析發現,在台灣多暴露13µm/m³濃度的PM2.5,便會增加2成罹患肝的風險;而在澎湖更嚴重只要增加0.7µm/m³,就增加2成罹肝癌的可能。目前研究成果已刊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上,研究團隊表示,去年歐洲以白老鼠為實驗對象,發現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下,會引發肝炎、肝硬化等症狀,和我國研究成果相同。

暴露濃度每增加13µm/m³ 罹患肝癌的機率便會提高2成

PM2.5是空氣中直徑小於2.5µm的細懸浮微粒,比頭髮直徑的1/28還小,能吸附重金屬等汙染物,再透過呼吸道、肺臟進入人體血液循環,導致人體疾病,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年均PM2.5暴露量為10µm/m³,而我國環保署則在《空氣品質標準》中,立下年均15µm/m³的目標。

然而我國研究團隊發現,台灣年均暴露量為32µm/m³,澎湖亦有24µm/m³,再進一步分析2.4萬名成年民眾資料,發現居住在PM2.5濃度越高的民眾,罹患肝癌的風險也越大。

團隊成員、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懷壹說,研究是將民眾依照居住地對照暴露環境分成高暴露組和低暴露組,然後經罹癌資料分析後,發現居住在台灣、暴露濃度每增加13µm/m³,罹患肝癌的機率便會提高2成。

「在澎湖,暴露量只要增加0.7µm/m³,就能提高2成肝癌的機率。」楊懷壹說,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和PM2.5的來源、成分有關,「澎湖地方小,PM2.5以外來居多,但台灣有石化業、外來兩種來源,可能是造成差異的原因。」不過具體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釐清。

而研究也有將容易引起肝硬化的飲酒、抽菸、B型及C型肝炎患者等族群排除,確保結論不受其他因素干擾。

 PM2.5誘發肝炎、肝硬化,歐洲實驗證實

至於PM2.5誘發肝癌發生的機制,楊懷壹說和發炎反應有密切相關。「研究得到初步結論時,我們也很擔心不夠嚴謹,」但再加入GPT分析後,有更確立研究結果。

GPT是醫學上判斷肝發炎反應的指標之一,即民眾較熟悉的「肝功能指標」。楊懷壹說,當PM2.5進入人體、造成臟器產生發炎反應,久之未治療就會形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再嚴重下去,就會變成肝癌,也是肝病的三部曲。」

「其實年底歐洲《肝臟病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和我們的研究成果一致。」楊懷壹說,歐洲以白老鼠為實驗對象,發現暴露在高濃度的PM2.5下,會引發肝炎、肝硬化等症狀,和我國研究成果異曲同工。

「因此這項研究也希望政府能夠正視PM2.5的問題,對本地的汙染源進行合理的管制,才能正本清源。」楊懷壹說,團隊未來也會再針對PM2.5其他未知的健康風險進行研究。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