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國旅遊順道買中藥、親友贈送的藥草,消基會發現這些來路不明的中藥品有很大比例混摻西藥,混摻西藥中又以消炎鎮痛劑「匹洛西卡」最多,消基會中醫藥委員會召集人張永勳指出,這類中西合併藥吃多,若超過身體劑量恐影響肝臟等器官,他呼籲,消費者若要買中藥應到中藥診所找合法執業中醫師開立,或購買領有GMP許可證的中藥廠藥品。
消基會:中藥混西藥近2成 混摻以消炎鎮痛劑最多
消基會今天公布2015年中藥檢測年度報告,這份檢測送檢的樣品皆是來自消費者委託,消基會於去年11月底送檢,結果發現104件中藥樣品中有17件檢出含西藥成分,比例約為16.3%,和去年檢出結果相比,提高了一倍。
混藥來自中國比例高
張永勳解釋,此次中藥混摻的藥品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比例很高,消費者實際到中醫診所、中、蔘藥行等合法管道購買的,只有2件檢出混摻西藥,「中國因為有訂定『中成藥』的規定,允許中藥材摻有西藥成分製成細粒錠丸,在那邊中藥混摻西藥算是合法,但台灣中、西藥壁壘分明,不能有混摻的問題。」
張永勳表示,中西藥混摻不是不能吃,而是這些藥品宣稱是中藥,裡頭卻含有西藥成分,消費者在不知情狀況下服用,若還搭著其他西藥一起吃,恐會有超過劑量的隱憂,衍伸藥物交互作用問題,嚴重可能會傷及肝臟等器官。
此外,送檢的中藥樣品中有1件來自中藥行、宣稱治療流鼻血症狀的中藥品,其重金屬汞含量高達1000ppm,遠遠超過衛福部規定的「複方製劑總重金屬限量30ppm以下」,張永勳研判,該款中藥應摻有朱砂,這類中藥材已被台灣禁用多年還被檢出,可見藥材來源把關要加強。
消費者委託他人赴中國買中藥 消基會不建議
消基會報導雜誌社社長唐雲明表示,此次中藥混摻西藥比例提高,和國內消費者託人到中國買藥的行為有很大關係,他呼籲,中國雖允許中成藥上市,但藥品通常沒有詳細說明主要成分,消費者最好不要隨意選購。
張永勳建議,最好的方式仍是赴中藥診所看診或購買合法領有GMP中藥廠的藥品,消費者若因感冒或調養需要赴中醫診所看診時,若本身服有西藥也要告知中醫師,以免服藥後產生加乘或抗拮作用。
衛福部中藥司副司長高文惠提到,去年市售中藥製劑和中藥材原藥抽檢中,總共有3件中藥品的重金屬或微生物等衛生標準,但都沒有中摻西藥的情形。
高文惠強調,目前藥商若從中國進口中藥,每一批進來海關都會要求提供檢驗報告,而且還會採抽批檢驗,上市後也會進行上市抽驗,消基會送檢的樣本大多是消費者託人赴大陸購買,和衛福部管理的市售管道不同,建議消費者還是到合法管道購買比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