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數量創新高 雲林也能賞鳥

台灣黑面琵鷺棲息數量再創新高!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是台灣的冬候鳥,配合全球普查行動,農委會林務局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今年在1月16、17日進行普查,經統計發現,相較去年記錄到2034隻,今年有2060隻,共增加了26隻,鳥會還發現黑面琵鷺棲息地逐漸有從台南、嘉義往北擴張的趨勢,今年雲林縣紀錄到的黑面琵鷺不但比去年多一倍,還首度在雲林宜悟濕地觀察到其蹤跡。

1915707_1162943200384121_7568148702589691120_n
黑面琵鷺理羽(圖片提供/中華民國野鳥協會)

黑面琵鷺一度瀕危只剩300隻 促成全球普查

大約30年前,全球黑面琵鷺數量一度降到300隻,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也因為黑面琵鷺族群數量的變化,1993年國際間都會發起「全球黑面琵鷺普查」,藉以修正黑面琵鷺的保育行動。

黑面琵鷺的身高約有80公分,黑色扁長如湯匙狀嘴巴是牠的正字標記,因此又有著飯匙鳥、黑面勺嘴的稱號。黑面琵鷺主要於南北韓西岸繁殖,每到冬天就會南下飛往台灣等地度冬,根據近年調查資料,黑面琵鷺每年在台度冬數量高達60%,是很重要的度冬棲息地。

12729285_1162943930384048_6985241719590740449_n
(台南鳥會郭東輝攝影)

台較去年多26隻 雲林宜梧濕地首現蹤

全球黑面琵鷺普查行動每年大約會選在1月、視當月潮汐狀況選擇三天進行紀錄,今年訂為1月15到17日,受林務局委託的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則在16日到17日上午7點到10點間,進行全台24個樣區的普查,並擇1天全台最大值作為今年數據。統計發現,仍以台南市棲息族群最多,約有1528隻,其次則是嘉義縣305隻、高雄市186隻,整體數量共2060隻,和去年相比增加了26隻。

不僅全台普查數量增加,令一項值得慶賀的消息是,野鳥學會今年首度在雲林宜梧濕地發現黑面琵鷺的度冬蹤跡。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蔡世鵬說,「我們推測可能是為台南七股、北門和嘉義布袋等棲地已經飽和,黑面琵鷺在食物不足的狀況下,逐漸往北尋找適合的棲地擴張,而這也代表黑面琵鷺在台度冬的狀況越來越穩定,確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拉開看看全球,近年來全球黑面琵鷺普查數量也從2693隻爬升到去年的3272隻,「我們預估在今年台灣增加的狀況下,全球數量應該也會增加,極有可能會提高到3300至3400隻中間。」不過這一切資訊仍待3月3日香港觀鳥會對外公布可知。

12742032_1162944427050665_5071615806791415862_n
全球普查和台灣普查對照。(圖片來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野鳥學會:適度濕地管理有助黑面琵鷺復育

而今年1月底霸王級寒流襲台,是否恐衝擊黑面琵鷺的棲息環境?蔡世鵬解釋,黑面琵鷺本來就是耐寒的鳥類,寒流並不會對牠造成衝擊,倒是西南沿海因寒流而凍死的大片魚蝦,地方單位若沒第一時間清除而被黑面琵鷺誤食,恐會產生肉毒桿菌中毒的問題,因為過去曾發生過,野鳥學會今年有特別注意,並通知地方環保單位清除,目前仍沒發現類似慘狀。

蔡世鵬更樂觀表示,去年《濕地法》通過,意味著全台濕地管理有了法源依據,未來各方若能以不大規模破壞、開發為前提,在濕地中較淺灘的沼澤區引水,供魚蝦生長,提供黑面琵鷺更多的食物,相信這對黑面琵鷺的復育也會有幫助。

12742568_1162944920383949_4834053402481486699_n
中華民國野鳥協會理事長蔡世鵬(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