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現場】南部五縣市向日喊話 降水果關稅

高雄市市長陳菊領軍,和雲林、嘉義、屏東的首長及台南市副市長,出席昨天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館開幕儀式,並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等日本議員,舉行農業交流會,適逢日本311地震五週年前夕,雙方聚焦在福島核災周邊五縣的食品管制,和降低關稅、食品檢疫問題,台灣希望日本開放棗子、紅肉火龍果、降低鳳梨關稅等等,日方則向新上任的民進黨政權喊話,希望台灣放寬對福島核災周邊五縣食品輸台的禁令。

至於福島周邊五縣食品解禁,是否會成為雙方的交換條件?雙方都沒有允諾,陳菊強調,這個議題必須經過科學認證,會請專家依科學方法評估安全性。

(左起)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雲林縣縣長李進勇、高雄市市長陳菊、日本議員岸信夫、屏東縣長潘孟安、嘉義縣長張花冠
(左起)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雲林縣縣長李進勇、高雄市市長陳菊、日本議員岸信夫、屏東縣長潘孟安、嘉義縣長張花冠(攝影/林慧貞)

台灣鳳梨輸日,最大敵人菲律賓

東京國際食品展全名為「東京國際食品・飲料展」,是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高雄市政府連續兩年,統籌南部五縣雲林、嘉義、台南、屏東,共同組團參加,此次高雄除了希望日方開放棗子、紅肉火龍果進口,另一個重要目標是降低鳳梨關稅。

雖然台灣鳳梨外銷有95%出口到中國,但平均單價每公斤僅35元台幣,輸日則有41元,加上蔡英文當選後,兩岸政治關係更敏感,是否影響外銷沒人說得準,因此日本市場更顯重要。

台灣鳳梨是日本進口市場第二名,但光是第一名的菲律賓,就佔了日本市場九成量,由於台灣生產成本多菲律賓一倍以上,且輸入日本必須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稅則,課徵17%關稅,菲律賓則因2006年和日本簽訂「日菲經濟夥伴協定」,配額內小於900公克的鳳梨完全免稅,為了增強競爭力,台灣不斷要求調降關稅,昨天陳菊再次當面向日方提出請求。

其他縣市首長也呼籲日本多開放幾個品項,屏東縣長潘孟安希望開放屏東主力農產蓮霧、檸檬;嘉義縣長張花冠則表示,台灣是東方果實蠅疫區,所以茄科、彩色甜椒、番石榴無法進口至日本,不過巴西也是口蹄疫疫區,但有某些地方因為符合非疫區規範,可以出口豬肉,希望日本能以此為例,透過外交談判,在台灣設定非疫區的檢驗規範。

22
台灣金鑽鳳梨佔日本進口不到5%(攝影/林慧貞)

是否解禁福島周邊五縣食品?陳菊:依照科學方法評估

代表日本議員發言的日本眾議員暨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岸信夫沒有直接回應,只表示希望台灣有更多美味農產品進口,反而順勢提到台灣限制福島核災周邊五縣產品輸入日本,「令人遺憾」。

自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台灣就限制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食品進口到台灣,在此之前,台灣是福島最重要出口國,一年可輸入70公噸水蜜桃,產值上千萬台幣,適逢311地震五週年前夕,日方重申,希望台灣解除限制。

岸信夫向新政府喊話,日本農產品經過嚴格檢驗,確保沒問題才會在市面流通,希望台灣用科學來判斷這個議題,建立信任關係,「這是今後很重要的課題。」

陳菊對此當場表示,民進黨執政後,會按照國際標準,用科學根據理性討論,如果沒有輻射問題,會溝通協調,讓台日優質水果互相協助。

會後記者追問,若我方希望日本開放進口更多農產,是否代表台灣也要開放福島周邊五縣產品?陳菊強調,這個議題一定要經過科學認證,看國際上其他國家怎麼做,蒐集資料請食品專家討論、評估標準後,才能做出決策。

岸信夫(左)希望台灣解禁福島和周邊五縣食品禁令,陳菊表示會按照科學根據評估,確保安全
岸信夫(右)希望台灣解禁福島和周邊五縣食品禁令,陳菊表示會按照科學根據評估,確保安全(攝影/林慧貞)

【東京現場】系列閱讀:

【東京現場】南部五縣市向日喊話 降水果關稅

【東京現場】台灣輸日蔬果尷尬 香蕉暴跌 貿易商內耗

【東京現場】毛豆戰略精準 愛文芒果定位成功

【東京現場】全球三大 東京國際食品展 兵家必爭之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