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工業區轉型綠能專區 兼顧土地正義

農地種電亂象多,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接受上下游專訪時表示,不再放任單點式種電,將和地方政府合作,規劃太陽能專區,鎖定不利耕作區、污染區,今能源局和業者出席「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座談會時,都對此方向樂觀其成,雲林縣政府甚至已初步整合台西工業區閒置的1000多公頃土地,建立複合型綠能養殖專區。

然而開放不利耕作、污染地,都必須審慎處理「道德風險」問題,因為租賃給業者蓋太陽能板,租金是農耕的三、四倍,可能發生原有好的農地「被污染」,而工業區有些是徵用農地,有業者私下認為,工業區解編後,仍應回歸農地使用,才符合農地農用原則。

單點式農地種電爭議多,整合農地推專區成主流

2013年10月,農委會修改〈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允許在農業設施上,附屬綠能設備,也就是在溫網室設置「屋頂型」太陽能板,前提是必須有農業經營,但坊間卻出現「假種田,真種電」亂象,地方政府難以評估何謂農業經營;業者認為自己被刁難,要求農政單位給出作物生長標準,如透光率、產量;農試所、農改場被逼得在正常業務外,挪出時間、人力試驗光電板底下的作物生長情況。

由於「農業經營」的解釋太模糊,為了避免假種電侵蝕良田,同時讓光電業者有出路,農委會和地方業者都試圖效法,屏東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推行的「養水種電」政策,選取大面積的不利耕作或地層下陷區,集中開放「地面型」太陽能板,底下不用種農作物。

農委會在去年8月14日公告18區,總共1253公頃的不利耕作區,開放設置太陽能板,免除農業經營,另揀選高鐵附近台78線嚴重地層下陷農地,共1266公頃,作為專區,現正報請行政院核定。

昨天「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舉辦座談會,有17位立委辦公室人員出席,光電業者、地方政府、能源局、農委會也都應邀演講,雲林縣建設處處長蘇孔志被問及,是否還要續推單點式的溫網室屋頂型太陽能板,他坦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目前會朝專區、地面型太陽能發電規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舉辦座談會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舉辦座談會(攝影/林慧貞)

污染農地、不利耕作地的認定需審慎

把農地種電集中到專區,看似能解決亂象,但稍不小心,卻可能打開另一個潘朵拉盒子。
昨天座談會中,許多業者紛紛表示,希望能開放污染農地設太陽能板,同時種作物吸附重金屬。

然而,據業者、當地農民和地方政府指出,農地出租給光電業者,每分地租金有4、5萬元,是一般種稻收入的三、四倍,農委會企劃處農地利用科科長王玉真表示,開放污染農地種電,需審慎考慮「道德風險」,避免有人蓄意污染土地。

不利耕作區也同樣面臨此風險,雖然目前不利耕作區由農委會統一公告,指標包括易淹水、鹽化、劣化土地等等,但未來若開放由地方政府自行圈選,交由中央審核,可能出現定義落差,若將不利耕作區,定義為很久沒人耕作,難保有人會為了高額的種電土地租金,故意不耕作農地。

王玉真說確實可能有這個風險,因此中央審查地方提出的不利耕作區時,要剔除「人為耕作」因素,以「自然環境」為指標,例如土壤劣化、乾旱等自然變遷,審查時需邀請各方專家,拿出科學證據,因同樣一塊地,有些農民認為可以種,有些人卻認為劣化了,「拿出數據才能讓業者、農民都信服。」

農委會企劃處農地利用科科長王玉真2
農委會企劃處農地利用科科長王玉真(攝影/林慧貞)

閒置工業區轉成綠能專區,需兼顧土地正義

除了現行農地,閒置工業地也是綠能專區目標,其中以雲林縣最積極,已盤點台西工業區1446公頃土地,以及新興工業區285公頃,蘇孔志表示,預計將台西工業區解編,規劃為複合型綠能養殖專區,在養殖池中設浮動式太陽能板,另結合風力發電、地面型光電板,初估需投入19億拉饋線、建兩個發電站所,可發600MW。

然而,台西工業區裡面包含農牧、魚塭用地等等,曾是台西文蛤專區,每年產值2億,1991年編定為工業區,卻無人進駐,有些漁民捨不得荒廢,仍然持續養殖,但因已被編為工業區,農委會不願補助水路、基礎設施,全靠農民自己修,如今卻可能成為綠能專區。

有光電業者私下表示,「很多台糖優良農地,都是一大塊拿去當工業區。」閒置工業區轉為綠能專區,若原先是徵收農地而來,一定要設法回復農用,才符合土地正義,

蘇孔志強調,台西工業區解編後,若原先是農牧用地,一定會恢復農業生產,例如養殖文蛤,許多漁民都有共識做綠能養殖專區,也有業者提出種綠藻,目前仍在評估規劃。

道德風險,各方看法不同

經濟部也希望環保署能盤點受污染農地,作為綠能專區,不過經濟部能源局電力組副組長吳志偉表示,專區都應該由地方政府先行整合,協調地主,同時表彰比較優良的光電業者,保障大家的權益。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則認為,現在的農地種電,思考方向變成農業為輔,光電為主,歸根究底是因現行綠能制度,傾向資本密集、大財團式的開發,因此變得斤斤計較,應讓全民參與,破除由光電業者做大型地面太陽能板的迷思,改以工廠、住家屋頂型太陽能,自給自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