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次確認 雙色虎頭蜂登陸台灣

林業試驗所和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在苗栗、台中新發現「雙色虎頭蜂」的分布,讓台灣可見的虎頭蜂種類增加到9種。雖然這種虎頭蜂在亞洲地區普遍存在,但在台灣並沒有分布紀錄,直到4年前發現蜂窩、雄蜂後才確定台灣也是分布地,研究成果已刊在國際期刊《昆蟲科學》上。

林試所表示,已經確定雙色虎頭蜂會捕食蜂農蜜蜂、螫傷人畜,但相關食性、頻率、野外族群數量、對生態造成的衝擊等都還需要更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確定,建議農友仍以既有的中華大虎頭蜂等6種主要虎頭蜂為重點防範對象,也呼籲各界若在野外發現疑似雙色虎頭蜂時,可以和林試所 (sslu@tfri.gov.tw) 聯繫,以增加研究資料。

圖1、雙色虎頭蜂,因中胸背板黑色,又名黑盾虎頭蜂,與台灣其他虎頭蜂外觀上極易區別。
雙色虎頭蜂,因中胸背板黑色,又名黑盾虎頭蜂,與台灣其他虎頭蜂外觀上極易區別(林試所提供)

台灣百年來未發現,目前確認分布在苗栗、台中

根據文獻記載,雙色虎頭蜂(Vespa bicolor)可在印度、尼泊爾、越南、中國、香港等地發現,但台灣一直缺乏分布紀錄,直到2003年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趙榮台在台中神岡養蜂場採集到數隻雙色虎頭蜂,才開始進行分布研究。

「新分布紀錄」必須要找到蜂窩、雄蜂才能確立,但2003年採集到的數量仍不足以證明雙色虎頭蜂已在台灣立足,直到2011年嘉義大學植病醫學系助理教授宋一鑫在苗栗三義、銅鑼採集到數個蜂窩,才證實牠們已在台灣立足,也讓當前台灣8種虎頭蜂家族增加1種,兩人團隊的研究成果也同步發表在2014年的國際期刊《昆蟲科學》(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上。

森林保護組研究員陸聲山說,雙色虎頭蜂目前分布在台中港、苗栗地帶,但分布範圍相當侷限,推測應為外來種。而牠的體型較大,全身淡黃,僅有中胸背板呈現黑色,相當容易辨認,但其他相關了解仍不多。

圖2、雙色虎頭蜂於蜂場前徘迴,伺機捕獲出入的蜜蜂。
雙色虎頭蜂於蜂場前徘迴,伺機捕獲出入的蜜蜂(圖片提供/林試所)

會攻擊蜜蜂、螫傷人畜,但實際衝擊待評估

在食性上,雙色虎頭蜂確定會捕食、攻擊養蜂場的蜜蜂,也會和其他虎頭蜂一樣螫傷人畜,但牠也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蠅、蚜等農業上常見的害蟲,仍須進行後續研究來掌握牠們對生態的影響、野外族群數量等。

不過陸聲山強調,蜂農仍應先以對蜂巢有毀滅性危害的中華大虎頭蜂為首要防範對象,而其他已知的黃腰虎頭蜂、擬大虎頭蜂、黑絨虎頭蜂、姬虎頭蜂、黃腳虎頭蜂等5種虎頭蜂也是防範對象。

目前已知雙色虎頭蜂后在冬季處於不活動的狀態,因此可藏於木頭、貨物中,在透過人為攜帶、移動、運輸的方式帶到其他地方分布,也有可能是這個習性讓牠從亞洲地區移入台灣。

目前林試所正進行雙色虎頭蜂的後續研究,但若一般民眾、蜂農在環境中發現疑似雙色虎頭蜂或蜂窩,可將照片、相關訊息寄到 sslu@tfri.gov.tw,以利林試所蒐集更多雙色虎頭蜂的野外資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