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試辦稻作「直接給付」即將開跑。包含桃園楊梅、新竹新埔、台中龍井、彰化福興、嘉義朴子、台南柳營等六鄉鎮試辦區,今年二期作多了一個選項,稻農可選擇不繳公糧,自己賣稻子,並在6月16日到8月31日向地方鄉公所或農會提出申請,領取每公頃1萬元的直接給付金。
至於和地主只有口頭租約、有意轉向自產自銷的稻農,也可憑過去繳公糧需備妥的「耕作協議書」提出申請,權益不受影響。
自產自銷,政府另直接給付每公頃一萬元
為鼓勵農民生產優質稻穀、凸顯農業的環境價值,農委會檢討42年的保價收購政策,試辦稻作直接給付。今年二期作和明年一期作為試辦期,二期作目前挑選桃園楊梅、新竹新埔等六鄉鎮。
農委會計算過去2期作稻穀繳公糧和直接銷售的價差,每公頃約9千元,再加上種植水稻產生的外部效益,像是涵養水源、鞏固糧食安全等,估計再加1000元,總計每公頃1萬元作為直接給付的補貼。
何謂直接給付?種植水稻蘊含生態環境、涵養水源、糧食安全、景觀文化等多項價值,不只是商品,也生產外部效益,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早已實施「直接給付」,國內倡議聲浪也很多年,農委會今年首次試辦。
直接給付省下開支 可用於其他農業政策
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便是受惠農民之一,他在嘉義朴子種稻、自產自銷,求質不求量頗獲好評,他笑說,未來不繳公糧,每公頃多一萬補貼將會提高稻農種好米的誘因,過去為繳公糧有好價錢,農民多半會選擇產量高的米品種,而且施肥都會過量,就是希望豐收繳公糧賺得溫飽,「直接給付試辦後,我覺得農民也會開始思考如何合理化施肥。」
不過也有農民和糧商擔憂,直接給付實施後,市場稻米變多,恐衝擊到稻米價格,對此,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再三強調,農委會不是取消保價收購,而是另外創造了直接給付措施,雙軌並行供農民選擇,公糧保價收購的制度仍存在,依然具有支撐市場稻穀價格的功能,所以絕不會有稻價下跌的問題。
此外,農委會統計二期作試辦面積約4563公頃,若有10%的農友選擇直接給付,可節省公糧保管費約504萬元,若全部轉由直接給付,可省1億820萬元。陳吉仲表示,這些節省下來的經費,未來就有機會投入其他農業政策,像現在一期稻將收成,無奈連續下雨,稻農搶收、搶烘乾機,未來省下的錢就能補貼農會多設乾燥中心解決問題。
至於有民間質疑,農委會此次估算給公頃稻作只有1000元的外部效益,是低估了,陳吉仲坦言,確實如此,種稻產生的外部效益絕對不止這個價格,但訂定直接給付補貼金是一門「藝術」,一下子提高太多,恐會有衝擊市場糧價的疑慮,但農委會能跨出第一步是好事,他也承諾,明年一期稻的直接給付價格一定會比這次高。

我不是農民˙只是路過˙但是我看到這裡所講的金額和措施˙難怪年輕人不肯回鄉種田˙種了米卻這種收入無法養活自己和家人˙辛苦一整年還要冒天災及血本無歸的風險˙每公頃1萬元作為直接給付的補貼好像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