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華仁(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上下游系列的「基改種子落地生根調查報導」,指出進口基改黃豆玉米在運輸過程,因防護不當,掉落在路旁而且發芽長出來。這樣重大的事情當然需要加以處理,期以杜漸防微。
標題中的落地生根是很有意思的雙關意。「落地生根」字面的意思當然是種子掉在地上發芽長出根,不過在成語上也可以指稱外來者來此定居,有著安家立業,繁延子孫的意涵。
本報導中,「種子發芽」衍生了兩個問題,可能是大家所關切的。其一是從美洲渡海運來台的基改種子到底會不會發芽?其二是掉在地上若能發芽長出,會不會汙染到本土作物?
一、會不會汙染本土作物?自家留種要特別小心
汙染當然是有可能的。報導中就指出墨西哥原生種玉米遭基改污染的嚴重情形。墨西哥的汙染早在2001就被發現並寫成論文刊登在Nature期刊。這可觸犯了孟山都,居然發動攻勢,利用大量電子信函指責查裴拉博士(Ignacio Chapela)的研究不當,導致該期刊在2002年撤銷論文,連工作也不保。後來他人的研究證實傳統玉米的確受到污染,論文才能重新登回電子版,而柏克萊大學也給予終身教職。
玉米花粉的飄散距離頗長,因此汙染到本土栽培玉米的機會當然是有的。墨西哥所以特別嚴重,是因為當地人仍然保持留種自種原生米品種,因此較容易被自生基改玉米汙染。其他國家包括我國目前農民率多購買雜交一代種子,那是種子公司在特定地區採種所得,也比較會防止花粉汙染。
農人所種的玉米田,萬一被路旁自生基改玉米的花粉給沾上,也只有那幾粒玉米帶有來自基改花粉的基因,而且會被當飼料或者食物利用而消失,不會作為播種,因此沒有機會「落地生根」。
不過目前提倡農民留種,因此種自留種玉米的朋友,或者在本土進行玉米採種的公司、機關要小心,不要在報導文所畫出來的運輸路線一公里之內種植。當然,上策是政府針對基改產品的運輸加強管理,不要讓大家擔心。
二、甜玉米雜交一代種子 留意是否已受污染
在玉米上還有一個問題要小心。我們每年由美國進口不少甜玉米雜交一代種子來作為生產。美國甜玉米雖然有大多是非基改品種,但是也有好幾支基改品種上市。我國目前尚未允許種植基改作物,因此種子進口商大概不會進口單價較高的基改甜玉米種子。然而要注意的是所進口的甜玉米種子本身有沒有受到基改花粉汙染,或夾雜基改種子。有的話,那基改玉米「落地生根」的機會可能反而更高。因此政府應該在海關加以抽驗把關。
三、農民購買便宜基改豆當綠肥 問題更嚴重
大豆的情況與玉米不同。大豆花粉汙染的距離相當短,採種手冊只規定3公尺,因此基改大豆運輸落下飄散的地方,若3公尺內沒有種植大豆,就不會造成汙染。不過農民種大豆常會留種,因此留種時靠馬路的邊行3公尺範圍內不要採種,以防萬一。
比較麻煩的是有農民買便宜的基改大豆種子播種當綠肥。由於政府休耕補貼政策要求農民種綠肥,因此部分農民會在種子行購買進口當油料飼料用的基改黃豆種子使用。雖然綠肥不會吃到肚子,但是在農業生產區種基改綠肥,這就比固定的運輸路線上自生基改黃豆還來得嚴重了。
四、基改種子會不會發芽?不是有所謂的「絕育(自殺)種子」?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種子剛採收時具有高度活性,發芽試驗常達百分百。但是經過儲藏,活性會下降,溫度、濕度越高,降得越快。這可以解釋,為何大宗進口的基改豆通常發芽率都很差。
然而還不少人聽說基改種子不會發芽,這就有說明白的必要了。的確是有所謂「絕育(自殺)種子Terminator Seeds」,製作的方式還不只一種。
例如基改公司把毒素基因以及制毒基因轉殖到大豆,公司在重覆繁殖種子的過程由於制毒基因的作用,因此毒素基因不克表現,生產出來的種子(圖A、B)是活的。在最後一次採種準備賣給農民時,會在田間施用藥劑,除掉制毒基因,這時候所產生的種子(C)只帶有還沒有機會表現的毒素基因。農人買了C種子種在田間發芽成長一切正常,可是在種子發育時,種子照樣成熟,但毒素基因開始作用(D),種子雖然長得飽滿,卻已喪失活性,無法留種。
五、基改公司壟斷種子三方式
基改公司為何要研發絕育種子呢?道理很簡單,基改種子研發經費龐大,想賺大錢的大公司非但要提高種子售價2到5倍,更進一步想壟斷種子,不讓農人留種,農人只好每年花錢買。
其實基改公司壟斷種子的方式有三:併購、技術與專利。化工公司從1990年代開始併購種子公司,研發基改種子。到了2011年五家公司在國際種子市場佔有高達53%。美國所有製糖用甜菜種子公司幾乎都被併購,基改公司根本不賣非基改甜菜種子,農民只能買基改品種。
併購導致的種子壟斷以孟山都最誇張,法院曾以環評不足為理由,暫時禁止孟山都生產基改甜菜種子。然而美國農部以不讓公司生產販賣種子,美國隔年就會缺糖為由,還是讓孟山都生產。
技術上的壟斷主要是雜交一代種子(或稱為交配種種子)。雜交一代種子於1920年代開始發展,其生長計為整齊,產量也高,因此農民喜歡種。然而當農人留種到下一回種植,卻發現第二代以後雖然種子可以發芽,但田間的表現極為參差不齊,不具商業價值,因此只好每年購買雜交種子。目前四大基改作物中的玉米、油菜、棉花賣的都是雜交種子,造成壟斷的局面。
然而獨獨黃豆沒有作成雜交一代種子。不是沒辦法,而是因為黃豆種子很不好雜交,每一次雜交又只能長出兩三粒種子,根本是無法作商業生產。這個時候專利就很好用。透過專利保護,美國豆農只好年年繳權利金。雖然不少農民依習慣留種,孟山都曾派員檢查1800個以上的農戶,發現400多家可能侵犯專利權,此挨告受罰的金額平均約10萬美元。
六、2000年通過禁止絕育種子的商業生產
其他國家很多都沒有立法讓專利可以保護種子,基改公司也可以透過契約,強制農民照繳權利金。然而缺乏法律保障還是有風險,有些國家還是不認帳。例如去年因為第二代基改棉產量欠佳,農民對於基棉種子高額權利金深表不滿,導致印度政府要求孟山都取消權利金。同樣的在阿根廷,孟山都也拿不到基改黃豆的權利金,阿國農民還是會留種自播。
無法作雜交一代,在國外專利又沒有保障,怪不得孟山都未雨綢繆,老早就做好黃豆的絕育種子,希望用新技術讓農民無法留種。但是種子的終結者技術實在太霸道,消息一曝光馬上引起全球譁然。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就在2000年通過禁止絕育種子的商業生產。
總之,是有技術可以讓基改種子一生下來就沒活性,不能發芽。然而這類絕育種子尚未生產販售。所以新鮮的基改種子是活的,可以發芽。但是儲藏條件不好會讓種子死得快。
那段制毒基因是怎麼回事,要就把正確的名稱和作用機制寫出,何必刻意用半真半假的資訊來誤導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