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食品叩關,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四縣食品進口時,需檢附雙證,包括「產地證明」、「輻射檢測證明」;而福島五縣之外的都道府縣則從現行的雙證規定放寬到僅需檢附「產地證明」。
但政府召開十場公聽會後,仍有七成五的民眾持反對意見,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坦言,「溝通還不夠。」食安辦於今(22)日召開「日本特定地區食品解禁輸台及輻射檢驗交流座談會」,討論邊境查驗、檢驗方法、輻射標準等技術工作。
政府雖強調輻射食品檢驗規範已比他國嚴格,但目前中國要求日本10都縣須附「輻射檢驗證明」,韓國要求13都縣,歐盟某些特定食品也要求6都縣附證;而未來台灣卻將附證都縣限縮在「福島四縣的高風險食品」。
與會人士紛紛質疑,從「雙證」解放到「單證」的開放,根據究竟為何?目前政府提出的數據都是來自日本官方,台灣是否能夠自行赴日採樣,提出完整評估報告?
-660x440.jpg)
國民黨立委砲聲隆隆 主婦聯盟質疑檢驗人力不夠
「現在要從『區域管理』走向『高風險管理』,但何以區分高風險、低風險產品?衛福部、農委會都沒說清楚。」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指出,目前所採納的評估資料都是來自日本官方,何以取信?
「輻射物質是會累積的。」親民黨立委陳怡潔表示,尤其國人常食用水產品,限制、開放的產品項目不能與他國相提並論;也提出政府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評估輻射風險,而不能全年齡層綜合評估。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還指出,農委會、食藥署兩單位之間管轄的灰色地帶也可能造成食安漏洞。以鰻魚來說,大鰻因為能直接食用,因此歸食藥署管,需要輻射檢測證明;但小鰻因作為養殖用,而歸農委會管,不必附輻射檢測證明,「但小魚也會長成大魚,這可能造成漏洞。」
針對邊境查驗工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也質疑,目前邊境人力僅有69人,而明年輻射檢驗預算僅有1400萬元,僅占區管中心預算的4%,如何有足夠的人力、經費應付輻射食品逐批檢驗。
-660x447.jpg)
為何採用日本評估工具,而非提出台灣檢測標準?
針對外界質疑目前台灣都是採用日本調查報告結果作為評估工具,而無台灣自行提出的檢測報告,許輔強調,國際上都有密切監控日本如何執行輻射監測計劃;食藥署研究員馮潤蘭也說明,目前國際上做法都是採用出口國所提供的資料進行評估,若有疑慮可以實地考察,由國家做擔保。
至於檢驗人力,許輔表示,未來可能視情況調配現有人力的2%~10%支援邊境檢驗;而目前國內除了原能會核能研究所、輻射偵測中心能做檢驗工作之外,還有清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放射核種分析研究室、台電放射試驗室、台電第二核能發電廠低背景計測室能負責竹批檢驗工作。
食藥署也表示,日後將在現行法規容許範圍內討論,要將「符合標準,但微量檢出」的廠商、產品資訊公開到什麼地步。
針對目前輻射檢驗標準,食藥署表示,目前台灣的輻射檢驗標準已經比聯合國codex嚴格許多,「以嬰幼兒奶粉來看,codex標準1000貝克;但是台灣標準是50貝克。」而當初劃定「高風險食品」乃是依據飲食習慣,「像是嬰幼兒奶粉因為是幼兒族群的主食,攝取量會偏高,因此劃為高風險食品。」
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進一步解釋,現在台灣訂輻射容許標準當初是從年容許量「1毫西弗」為基準,再從食物攝食量等數據反推而得,「以現有的科學資料來看,目前的標準已經足以保護國人健康。」
「挑戰國際標準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我們要能提出自己的科學證據。」與會人士強調,本土臨床數據能作為國際談判工具,「未來談判說要管制,也能大聲的說,我們是根據科學證據管制。」唯有建立本土檢驗資料,才能夠作為日後政治談判的籌碼。
「討論開放核災食品都在講科學證據,但現在最大癥結點在於『這些科學證據是日本人做的』。」因此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也建議,台灣政府應派員赴日採樣,並將樣本交由原能會檢測,自行完成風險評估工作,並找專家針對原能會提出的報告進行討論,才是真正的公開透明。
韓國派員赴日採樣,台灣何時有自主報告?
韓國已經自行派員赴日採樣,根據自行完成調查報告,將神奈川的特定食品納入管制範圍;但台灣自主完成的調查報告呢?是否有可能派員前往日本採樣、檢測、提出報告?許輔表示,這確實是應該做的,但要怎麼做?還需要討論,「要找出最符合效益的做法。」
許輔也表示,開放輻射食品沒有時間表,目前已接獲行政院通知,12月將繼續舉辦公聽會,詳細日期、場次未訂,由行政院發佈後再對外說明,「會持續努力溝通,希望民眾靜下來聽政府到底要怎麼把關。」
今日綠色消費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已經先行赴日採樣,首先前往千葉縣印幡沼稻田土壤取樣測試,三次測試都有測到「銫-137」,最高測到每公斤19.256貝克。
雖然難從目前方儉測出來的土壤輻射值判斷有沒有超標,也不確定這樣的土壤輻射量有多少會被農作物吸收,但一般稻米輻射限量標準是每公斤100貝克,19貝克遠低於100貝克。
對此,食藥署也回應,植物在攝取養分的過程中會吸收多少輻射物質,不屬於食藥署專業,可能需要移請農委會解答。
-660x4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