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爆出日本核災區5縣產製調味料醬包在市面上流通,違規事件引起外界疑慮,也讓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四縣食品開放一事再起波瀾;行政院今(15)日發佈記者會,再三強調,「沒有健全查核機制,就沒有開放的問題。」
與會衛福部次長何啟功、食安辦主任許輔、食安會報副執行長陳吉仲紛紛表示,「不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但仍會辦理後續三場公聽會,與外界溝通;許輔更指出,假設溝通過程中發現,問題在現階段仍無法解決、把關,政府也不排除繼續維持現狀。

核災區包裝食品流入台灣
針對目前日本輸入複合式食品違規情況,何啟功進一步說明,食藥署這四天來,已在邊境查驗了873批日本輸入食品,其中84批為組合是包裝食品,「針對複合式包裝食品一律拆包檢查。」經查,發現其中11批產品內附醬包皆來自千葉、茨城,均已要求業者退運、銷毀。
另外,何啟功也表示,這四天來,食藥署也查核645家通路商、6487件產品,違規產品共計37件,均已送原能會檢驗。目前已完成13件產品輻射檢驗,並未檢出輻射;另外24件產品仍在檢驗中。
衛福部:食品需加貼原產地中文標籤
何啟功表示,日本複合式包裝食品風波確實讓現行管理、查核機制漏洞浮現,目前已完成進口商、通路商查驗,未來會持續抓漏洞,確保進口的日本食品必須是安全的。
但要怎麼做?何啟功解釋,現已要求進口商、通路商分別在銷售、上架日本輸入食品前,加貼原產地都道府縣的中文標籤於包裝上;邊境也將持續拆包查驗;目前也已與日本交流協會、駐日代表洽談,從源頭管理食品流向,「否則五縣的醬油也還是有可能混入味噌之後輸台,必須從源頭管理。」
何啟功強調,會持續思考漏洞可能出現在哪裡,「目前想到網購食品可能會是一個問題。」因此也會協同網路平台合作,清查網路賣家產品是否安全無虞。
另外,何啟功也指出,目前的輸入管制措施可能也有漏洞,「我們現在是採取地區管制,但是否要調整成高風險管制,有待討論。」
以與日本管制項目同軌的美國來說,青森縣的野生菇類;岩手縣的竹筍、菇類、野生水產品;宮城縣的菇類、野生水產品;山形縣的熊肉等產品都還在管制範圍,「未來將視公聽會討論情況,思考是否要調整目前的輸入政策、與美、日同軌。」
陳吉仲:未來公聽會將由公民團體主導
日本違規複合式食品又再度打擊人民對食安的信心,陳吉仲、許輔紛紛強調,未來加開的三場公聽會完全由公民團體主導,形式上跟之前幾場完全不一樣;而民間團體所提出的問題也已彙整,會在公聽會上逐條釐清、溝通。
陳吉仲承諾,政府會準備好科學證據跟相關國際規範,在公聽會中,與公民團體充分討論、理性討論,做出完整的政策規劃。
「針對日本食品輸台一事,政府絕對不預設立場、也沒有時間表。」陳吉仲強調,在目前任何政策改變之前,各部會繼續把關,也會將目前管制五縣食品在市場流通情形以精準統計數字呈現,盼能重拾食安信心。
行政院發言人吳國勇也表示,在健全查核管理機制建立好之前,開放沒有時間表,但公聽會還是要進行,希望公民團體、學者專家能提供建議供政府參考,以檢視、反省現行機制缺失,防堵漏洞,重建人民對食安的信心。
日本非福島食品輸台公聽會將在12/25、1/2、1/8舉行,詳細時間、地點將在今日下午四點半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