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營養午餐又出包?加強檢驗才能改善

v1005

9月初農委會、台北市政府、學校代表抽查北部學校午餐蔬菜,驗出不得使用的殺蟲劑「達特南」而引發討論。也許大家會罵農委會,說好要替食材背書,怎麼又出包了?我卻想先給政府機關肯定,因為加強抽檢,才有機會發現問題,進而排除原因並改善。所以本事件重點應該放在後續處理,政府究竟該如何替學童的午餐食材把關?

一、檢驗出問題?先別急著開罵,重點在於找到原因並改善

針對政府執行10倍檢驗,我是樂見其成的。市售農產品幾乎都會標榜無毒與安全,但實際狀況是否正如產品所言?還得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檢驗確認。

大部份農民都是秉持良心原則、合法用藥進行生產(也許會有部份黑心農民,但是少數),結果成品卻驗出不得使用的殺蟲劑,表示生產過程中有疏失之處。檢驗的重要用意也在此,「發現問題後,找出原因並重新檢視與改善。」

以實際狀況而言,任何農產品都無法保證100%安全,也許蔬菜受到鄰田農藥污染,或是動物的飼料車受到藥物污染等,皆可能導致農民真的沒有違規用藥,卻被驗到藥物殘留。至於是受上述原因影響嗎?還是農民真的有用藥?這就需要深入探討。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檢驗,也不會發現此問題,結果變成這批不合規定的蔬菜,繼續在市面上販售,甚至源頭根本就不會改善,往後每一批產品都有相同問題,這不是很可怕嗎?

我認為應該多做檢驗,協助過程受污染的農民解決問題,或是糾正沒有合法用藥的農民。除了回歸田間管理,從源頭開始把關紀錄外,還是要靠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定期檢驗,確保生產過程沒有受到污染。

二、請選擇產銷履歷農產品,出錯機率會大幅降低

各個驗證制度都有一套規範,政府的抽驗會從通過標章的農產品開始,這些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性,原本就有一定的水準,並且願意接受公開的檢驗。然而受到環境與氣候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可能偶爾農產品未能符合規範,但由於政府抽驗次數增加,若有問題會馬上被發現,不至於成為食安疑雲的未爆彈,大家毋須過度緊張。

在眾多驗證制度中,我目前只推薦產銷履歷農產品,因為每個生產步驟都得通過驗證並上網記錄,確實做到全面追溯源頭與批次管理。現在市售產品琳瑯滿目,這也是我挑選食材的重要原則之ㄧ。

解決建議

一、 鼓勵農民進行產銷履歷驗證,從源頭開始把關

本次事件是屬於「校園生鮮食材抽驗工作」,是由地方政府主導,配合農業、衛生單位一起抽驗。因為檢驗過程繁複,當9/19結果出爐、消息曝光,違規用藥的食材9/1早就被學童吃下肚,只能進行事後開罰與相關動作。

真正的問題是出現於食材源頭,我認為農委會應該鼓勵農民都做產銷履歷驗證,由第三方公正單位加強源頭管理,從種植與生產過程開始把關,讓不合格的農產品無法進入校園,徹底降低風險。

二、全面檢討標章制度

產銷履歷、有機、CAS、吉園圃和生產追溯系統各有一套規範,其中只有「產銷履歷」具有追溯來源與製程的功能,因為生產資訊透明化,每個步驟都需通過驗證與上網登錄,所以出錯機率更低了,建議其他標章也可加入此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