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該吃多少肉?國人吃肉量高出3倍 畜牧糞污比肉量更多

台灣人一天吃多少肉?根據糧食供需年報統計,2015年,我國肉量供給量192.6萬公噸,平均每人每天吃213.86公克的肉,同時,動物用抗生物用量上揚,2015年度用量為967公噸,比2011年增加兩成。大量肉食也帶來大量的禽畜糞便等廢棄物,一年共有220.9萬公噸,比吃進去的肉更多。

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資料,2013年,台灣肉類年供應量已達77.69公斤,日本肉類年供應量為49.45公斤,台灣的肉類供應量比日本高出1.57倍。

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按照不同年齡層、體重,應攝取3~8份不等的豆蛋魚肉類,換算成蛋白質含量約為21~56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陳淑美指出,蛋白質攝取來源很多,有植物物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另外全穀根莖類、蔬菜類也多含有微量蛋白質,因此若單討論「肉類」,普遍建議每日攝取2份左右的肉類,其蛋白質含量約為14克,但每種肉類含蛋白質不同,若蛋白質含量低的肉類,就可以補充較多份數。

那麼換算成肉類是多少呢?大約是去皮雞胸肉60克,或豬里肌肉70克。若以國人每天攝取肉類213克來看,超過建議攝取量的3倍。

豆魚肉蛋類1 份的換算大約如下:( 重量為可食生重)
= 黃豆(20 公克) 或 毛豆(50 公克) 或 黑豆(20 公克)
= 無糖豆漿1 杯(260 毫升)
= 傳統豆腐3 格(80 公克) 或 嫩豆腐半盒(140 公克) 或小方豆干1 又1/4 片(40 公克)
= 魚(35 公克) 或 蝦仁(30 公克)
= 牡蠣(65 公克) 或 文蛤(60 公克) 或 白海蔘(100 公克)
= 去皮雞胸肉(30 公克)或 鴨肉、豬小里肌肉、羊肉、牛腱(35 公克)
= 雞蛋1 個(65 公克購買重量)

FAO-jp-tw

營養師:國人肉類攝取的確過高,但難以估算超過多少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曾呼籲,應注意肉類攝取量,以避免攝取過量飽和脂肪、造成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根據衛福部飲食指南換算,每人每天僅需攝取約70公克的肉類就已足夠;陳淑美表示,最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一餐吃下一個手掌大的肉片,「不要超過就好。」

「一個人每天應該吃多少肉喔……至少要一隻雞腿的重量吧。」歐姓女子表示,認真算的話,每人每天吃230公克應該不為過;另有卞姓男子表示,「一天應該至少要吃一~兩片排骨吧,雖然我不知道它有多重。」張姓女子甚至表示,「一天三餐,差不多要吃2、300公克的肉吧?」

上下游記者到便當店實測,國人經常吃的雞腿便當,一隻雞腿(帶骨)就有210克,經訪七、八名民眾,僅有一名廖姓女子表示,一天大概吃50公克的肉比較恰當,「肉應該不用吃太多啦,印象中只要吃一個巴掌大的肉片就夠了,反正還有其他管道可以攝取動物性蛋白質。」

雖然營養師換算,一人每天攝取70公克的肉類即已足夠,但民眾普遍認為每天吃下213公克的肉很正常,多數人聽到建議肉類攝取數都驚呼:「什麼!也太少了吧!不夠吧?」

資深營養師林雅恩指出,觀察國人蛋白質攝取量確實是偏高沒錯,但究竟高出多少?他認為難以提出具體數據,「自從糧食局被撤之後,政府就沒有建立國民營養調查。」導致營養師也找不到實際國民營養攝取量、消費量。

市場價格好,農民投資用藥增加

肉類消費量不只與國人飲食健康有關,畜牧污水、動物福利都是隱含在肉品供應背後的環境問題。

根據農委會資料,104年畜禽廢棄物產生量約為220.9萬公噸,其中包含禽畜糞213.5萬公噸、畜禽屠宰後廢棄物3.2萬公噸;而104年抗生素總用量則約有967.57公噸。

近五年動物抗生素整體用量呈現增加趨勢,但動物飼養量並未上升,用藥量防檢局物防疫組藥品管理科長謝宗發解釋,用量增加是因為從2013年開始,國產家禽的市場價格不錯,「市場價格好,農民為了確保能獲利,就會投資用藥。」導致用量增加;但防檢局看到增加趨勢,也會特別注意監測,

謝宗發強調,「只要動物有發病,就是要合理、謹慎投藥治療。」當然,防檢局也希望畜牧業者減少用藥,「所以我們現在也在推動施打疫苗,並著手推動改善飼養環境、飼料配方、益生菌,以提升動物體質,減少藥物控制需求。」

動社:降低飼養量,增加肉品安全度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林岱瑾指出,過度食肉造成台灣畜牧產業大規模集約飼養禽畜,飼養密度高,抗生素、動物用藥量便隨之增加;飼養量大,所排放的畜牧糞污水也相對多,「其實我們不需要吃那麼多肉!」

「但如果民眾每日僅攝取身體所需的份量,畜牧業自然能降低飼養量!」林岱瑾表示,這不僅減少禽畜糞污水排放量,禽畜飼養密度也得以降低,預防性、治療性投藥需求自然隨之下降,「減少使用抗生素、動物用藥,也是在維護消費者健康。」

「很多人也以為,讓農民少養一點動物,是在讓農民少賺,其實不盡然。」林岱瑾指出,對農民而言,減少食肉量,雖然可能導致需求量減少,但在友善畜牧環境下飼養禽畜,肉品品質相對提升,售價自然也能夠提高。「只要讓消費者知道,這能提高肉品安全,相信多數消費者都能夠接受。」

農委會:人口增加,肉類需求自然擴大

針對每人每天肉類純糧食供給量遠遠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一事,農委會統計室主任李秋嬿解釋,雖然目前數據看起來確實高出三倍,但這213.6公克不單單只是肉類重量,其中還包括可食內臟、部分骨頭重量未被扣除,「這是帶骨肉的重量,若是單純肉類淨重,應該沒那麼多。」

至於內含內臟、骨頭重量約有多重?李秋嬿則表示,糧食年報統計資料僅有估算運輸、加工耗損重量、並扣除部分屠體骨頭重量,至於尚有多少骨頭、內臟重量未被扣除,實屬細節,統計室並無精確數字。

但綜觀國內肉類純糧食供給量數據,確實呈現上揚趨勢,104年供給量甚至創下近九年來新高;對此,李秋嬿回應,供給量增加除了可能受國人飲食習慣影響之外,還要考慮國內人口、觀光人口數增長,「只要人口增加,大家都要吃飯,肉品需求量一定會擴大,也勢必帶動肉品供應量。」增長趨勢仍屬正常。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