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油品來源追追追 請政府公開關鍵資訊

1128
從大統及頂新油品事件之後,政府持續致力於控管油品的安全性,並於11月8日召開食安會議,進行各類油品管理會報。這是我首度與會,發覺政府的確做了許多努力。但站在現實層面來看,我們在超市選購油品時,還是沒有足夠的生產及追溯資訊作為參考,對於安全性仍有疑問。因此我呼籲政府,請將控管成果傳達給社會大眾,包含來源、審核資訊、流通過程的日期跟負責廠商,否則一切努力皆屬枉然,那就非常可惜了!

台灣油品管理現況

以油品的用途來看,包含進口或國產油品都可分為三大類:工業用油、飼料用油與食用油。依照我國現行制度,所有油品從國外輸入時,會依法由相關單位進行審核與控管,最後衛福部會以食品雲整合相關資訊與勾稽比對。
其中,國人最關心的食用油方面,包含製造業者、輸入業者及販售業者都得進行登錄管理,確保製造及輸入的油品皆可被追蹤,並搭配三級品管制度,規定業者要自主檢驗、定期檢驗,再加上政府啟動專案稽查,例如抽檢市售產品與夜市油品。
以上的政策措施,雖然我只輕描淡寫的帶過,實際上政府單位是經年累月的執行這些繁雜的業務,其出發點是正確、值得被肯定的。然而我必須強調,這些成果真正被一般民眾看見的有多少?
從結果論而言,我們實際走到超市或賣場買油時,包括從產品外包裝或衛福部食藥署的「非追不可」系統所獲得的資訊,都不足以確認油品來源是否安全。
(放大觀看,圖片上滑鼠按右鍵,在新分頁中開啟圖片)
你發現了嗎?兩者的資料幾乎是重複的,包含產品名稱、規格、廠商資料、營養標示,如果再看其他廠商的資料,有些頁面會附上檢驗報告,但對於我來說,這樣的非追不可系統,如同「產品宣傳頁面」,我根本無從得知產品的來源與流通過程。
針對此問題,我在食安會議現場提出問題與建議,當時衛福部長官回應,「業者端的資料庫已有相關資訊,但考量個資及商業機密,不會全部提供消費者查詢,未來可以再列入考量。」我認為非常可惜,其實政府單位只須把握「來源透明」與「可追溯過程」這兩點,實際作業程序不會太困難。

建議

一、加強呈現控管流程:

請國產與進口業者登錄每個流通階段資訊,包含製作、審查、流通等過程,並在「非追不可」系統中登錄進貨日期、審核通過日期、廠商的進貨與出貨日期,以及詳細的批次重量,確認做好批次管理,就能讓一般民眾獲得最值得信賴的產品資訊。

二、提供消費者可直接查詢的方式

以上資訊除了登錄在衛福部食藥署的「非追不可」系統,讓大家可在頁面輸入產品名稱或公司名稱搜尋以外,建議在產品外包裝加入Qrcode掃描工具,讓我們可直接用手機掃瞄,連結進入網站查詢資料。

三、重新評估非追不可系統:

政府斥資重金建立「非追不可」系統,至今已更換兩家資訊商,從食安2.0提升到3.0,到現在仍只能稱為「產品宣傳頁面」,根本未發揮真正的作用,尚無法「讓食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流通過程透明化。」
我建議重新找一般民眾、廠商與公民團體一起進行評估,而非只找以技術層面掛帥的資訊公司。真正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才能達到目的,也避免設計出不合用的系統,還要浪費時間、金錢反覆進行系統改版。

結語

這次參加「農委會與公民團體進行食安溝通及資訊交流第 4 次會議」,我能感受到政府越來越重視源頭管理,也開放讓關心食安議題的公民團體一同討論,希望政府能抓對重點進行改善,讓整體環境越來越好。